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史学习教育

听民声解决“急难愁盼”解民忧抓“鸡毛蒜皮”

江苏省海安市白甸镇 韦荣奎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察访民情民意,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措施,满腔热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这是近日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对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的明确要求。学史最终落脚点是学史力行,力行就是要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下功夫、求实效。

  基层的党员干部要听民声、聚民意、解民忧、暖民心,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有一个领导干部对下基层的同志说,你们这次下去不是要“抓什么大事”,而是要抓“鸡毛蒜皮”。细想想,这句话中包含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基本道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晚上看了《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后,关心的就是自家的“菜篮子”“米袋子”。由此,“菜篮子”“米袋子”里面有政治。饮水问题、如厕问题、出行问题、停车问题,哪一项解决不好,人民群众都会有意见。

  基层的党员干部要抓“鸡毛蒜皮”。现在老百姓最愁的就是“一老一小”问题——老人养老托老,小孩入托上学。群众期盼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而这些问题虽小,看似“鸡毛蒜皮”,都与民情民意密切相连。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不仅要解决观念问题,还要解决感情问题,一心为民、换位思考,就可把“鸡毛蒜皮”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满腔热情去办,千方百计去办。因此,“我为群众办实事”,不仅要“身入”,更要“心至”,带着感情,带着敬畏,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与群众坐到同一条板凳上,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感受群众疾苦,把事办深、办细、办实,办到群众滿意。

  基层的党员干部要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不断提升办事质量和效率。“急难愁盼”急字当头,不能不讲时不我待、急事快办。有的城市要求公共服务机构“马上就办”,有的城市要求党员干部要“事不过夜”,本质上都是讲时间、争效益,防止将热事拖冷、好事拖坏、有事拖无。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尽快落地见效,要以“事不过夜、争分夺秒”的勤勉,把各项任务抓得更紧更实,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快更好。

  基层的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要敢于担责、敢于破解难题。经过多年努力,群众关心的问题不少已经解决,有的正在深化解决之中,剩下的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征地拆迁中的遗留问题、疫情防控中的突发问题、发展过程中的环保问题、教育医疗养老中面临的棘手问题、群众长期反映政府答应解决而又悬而未决的问题等。党员干部要敢于“新官理旧账”,敢于接“烫手山芋”,职能部门更要有“我的事情,我认领”的勇气,攻坚克难,大胆探索,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基层的党员干部只有勇挑重担、迎难而上,才能让“鸡毛蒜皮”问题迎刃而解。
发布人:韦荣奎 发布时间:2021-10-14 14:06 收藏 阅读人次:2919

初审:张兵 编辑:马小哈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