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史学习教育

读懂“红色纺车”的“精神密码”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浪头镇人民政府 姜再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件一级革命文物——一架大生产时期的木质纺车。1943年1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将这架纺车奖励给在大生产运动期间织布368丈,纺线165斤的“劳动英雄”黑玉祥大娘。光阴流转,这架“红色纺车”成为了党的伟大精神的光荣见证。

  “红色纺车”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三光政策”,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为克服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毛主席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党中央确立“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方针,领导敌后抗日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从开荒造地、种菜种粮,到纺线纺纱,发展工商业……边区涌现出无数“黑玉祥式”的革命战士和劳动模范。他们与敌人作斗争、与自然环境作抗争,经数年努力,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困死”“饿死”我抗日军民的企图,基本实现了“丰衣足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必将被更好继承、发扬光大。

  “红色纺车”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自强自信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听说你是延川县的劳动英雄,我有点不服气,要和你竞赛一下,你敢吗?”这是当时延川县张家河村农妇高兰英下给黑玉祥的一封“挑战书”。大生产时期,边区人民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使边区面貌焕然一新。劳动人民的干事热情极大地坚定了军民的必胜信念,三五九旅的战士们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唱着“一把锄头一枝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进驻南泥湾等地军垦屯田,仅用三年时间,就将乱木丛生、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为“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乐观主义是对斗争前途和最后胜利充满信心的精神面貌,要想战胜艰难险阻,昂扬的斗志、坚定的自信和乐观的精神必不可缺。

  “红色纺车”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劳动。周副主席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用受过伤的右臂学习纺线,后参加军民纺线大赛,与任弼时双双获得“纺线能手”称号。边区政府的党员干部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书写了一首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的革命史诗。历史已经证明,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谁便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剥削、压迫人民的“吸血虫”,则必然遭到反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为人民谋幸福,才有了“小车推出来的”“小船划出来的”战役胜利,才有了如今亿万人民共同奋斗出的大国崛起。

  “小小纺车吱扭扭地转,摇起那纺车纺线线……”红色歌谣传唱至今,红色血脉代代相传。我们党的事业继承人,要解读好革命文物的“精神密码”,立足岗位、艰苦奋斗、保持必胜信念、不忘为民初心,用力摇动手中的“纺车”,共同编织美好未来。
发布人:姜复兴 发布时间:2021-10-25 22:14 收藏 阅读人次:2408

初审:高朗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