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念好“一”字诀 当好三种“人”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余塅乡人民政府 卢望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过年的氛围逐渐散去,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陆续外出务工,他们的背后,是众多留守老人孤独的守望。不少留守老人还承担着繁重的农务劳动和抚育孙辈的义务,存在生活缺乏照料、精神缺乏慰藉等问题。越是面对弱势群体,越能检验干部的为民情怀。基层党员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多到留守老人家中拉一拉家常、掀一掀锅盖、送一送温暖,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好留守老人的知心人、有心人、贴心人。

  拉一拉家常,在精神层面给予关怀,当好留守老人的“知心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留守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另外,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不少留守老人的业余生活就是“夏天找树荫,冬天蹲墙根”,在家庭外边也难以找到精神寄托,心里有话没处述说。四川省万源市大竹镇万家岭村的杨耀碧,独生子常年在新疆打工,一年回来一次。杨耀碧说:“我每天都等着儿子电话!一个人在家里很孤独,待不住也要待,没事就在屋里转圈圈。”我们总说要保障民生、体恤百姓,让每一个个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关怀留守老人恰恰就是检验承诺、体现担当的时刻。要在精神上给予留守老人更多关怀,脱下西装换“农装”,定期探访留守老人,和他们坐在一条板凳上,掏出心窝子,拉近真感情,用老人听得懂的“土话”“白话”和他们拉拉家常,排解他们内心的孤寂感和负面情绪。

  掀一掀锅盖,于细微之处体察民情,当好留守老人的“有心人”。《韩非子·孤愤》有言:“不明察,不能烛私。”这话的大意是:不仔细调查研究,不了解情况,就不能够洞察隐私真情。未经修饰的厨房往往最能反映出留守老人的生活水平,是党员干部体察民情的重要窗口。习近平总书记在永茂圩自然村考察调研时,走进村民洪家勇家的厨房,掀开锅盖、打开冰箱,了解洪家勇家生活状况。掀锅盖、开冰箱是总书记的调研方法,也应成为基层党员干部体察民情的重要方式。“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要常怀为民之心,常思百姓疾苦,像走亲戚般多到留守老人家中走走,深入厨房掀一掀锅盖,开一开冰箱,着重了解老人在吃什么、生活过得怎么样,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为他们解决“急难愁盼”的过程中筑牢干群“鱼水情”。

  送一送温暖,让走访慰问成为常态,当好留守老人的“贴心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指出,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走访慰问不是简单地满足物质需求,而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还是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枢纽,发放的慰问金虽不多,米、面、油等慰问品也不算值钱的东西,但对于一些留守老人来说,这些关怀是雪中送炭的善举,是“暖民心”的实事。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走访慰问拓展为一项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系统工程,力戒为了“赶场子”握握手、照照相的“表演式”慰问,慰问物资送到后就忙着赶下个场的“打卡式”慰问,不当“官老爷”,要怀着真心真情、干着真事实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送到留守老人心坎上。
发布人:在黄塘咀看星星 发布时间:2022-2-15 09:15 收藏 阅读人次:2672

初审:杨南方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