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我与龙塘村

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龙塘村党支部副书记 刘婷婷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春夏时节,绿意尽染山头,清泉潺流山间,一条条新修的马路蜿蜒盘旋在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龙塘村柑橘种植基地,一株株成熟的柑橘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淡淡的果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村里乡亲父老现在就靠你带头致富了”每当脑海里响起这句话,我都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压力,尤其是在我从前任党支部书记的手上接过主持村两委工作的重担后。

  一年前,我大学毕业,放弃了优厚薪酬的岗位,回到了那个儿时奔跑嬉戏的龙塘村,回到了梦的起点。我立志要从基层干部做起,带领全村父老乡亲发家致富,奔向美好生活。

  记得小时候,龙塘村地处偏远,到大昌场镇都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更别提大山外的巫山和更远的重庆主城了,交通不便,产业匮乏,属于典型“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偏远地区,村里大部分人都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刚回村时,很多朋友问我:“你是不是傻,在大城市待着不好吗?好不容易走出去,为啥还要回来”。我每次都笑笑回答:“我要回报家乡”。说时轻描淡写,但只有我自己明白,在外求学的这段时间里,看着高楼大厦,我总会想起村里低矮潮湿的土房;看着车水马龙,我总会想起村民穿着草鞋、背着竹筐走在山路上的身影;看着灯红酒绿,我总会想起村民们舍不得用电,天一黑就熄灯的场景。那个大山深处的龙塘村贫穷又落后,但它是生我养我的故乡,与我始终有着某种羁绊,剪不断、理还乱。毕业那年,听说龙塘村在对外招聘本土人才,我几乎没有丝毫犹豫就把招聘申请递了出去,后来成功地成为一名基层干部。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初出校园,我了解龙塘村,却对基层工作一无所知。毫无头绪的产业发展思路、复杂多变的基层矛盾,还有我那少得可怜的知识积累,很快就让我的满腔热血变成了一地鸡毛。为了改变初回基层的窘境,我将在校园里学习的习惯重新拾了回来。

  勤读书,思想认识有提高。从小我就不是一个喜欢主动读书的人,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常常是考什么读什么。基层工作是一门“出题”范围广、知识要求高的“考试”,为了交出满意的答卷,我开始逼着自己读书。村党支部在召开支部大会、举行支部主题党日时,常常会由村党支部书记领学党章、党史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重要会议精神。为了加深政治理论的认识,我常常把村党支部发给党员的学习内容保存好,在参加集中学习后,再回家认真研读并做好重要内容标记。为了尽快掌握基层党建方式方法,我还认真学习了县委组织部统计购买下发的《基层党务手册》。此外,我还常读一些课外书,例如《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总书记在梁家河勇敢克服现实困难、积极融入群众的经历让我备受鼓舞。长期的阅读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使我对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方式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

  多请教,工作经验有积累。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龙塘村作为我人生的新一站为我的成长提供了很多便利,村里无论是工作在一线的两委干部、社长,还是德高望重、深得群众信任的“乡贤”都是看着我长大的“老辈子”,相比我来说,他们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扎实的群众基础。入职后,我把这些老前辈当作新的老师,无论是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方法,还是村情村貌,我都积极向他们请教,平时只要有走访行动我都主动参与,跟着前辈们去学如何跟群众打交道。渐渐的,老前辈们教会了我越来越多的工作方法,村里老百姓也开始习惯我这个年轻干部的存在。

  广交流,眼界视野有拓宽。“走出去”是我上学时的梦想,也成了我现在的梦想——我想让村里的产业走出去,让村民们进一步享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我认为首先我的思想就得先“走出去”,为此我积极参加县、乡镇党委组织的各类型竞赛和培训学习活动。例如去年年底,县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在组织开展党员冬训期间开办了巫山县农村党员冬训“小三峡片区”青年党员示范培训班,我听说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培训期间,我认识了很多跟我情况相似的年轻党员,他们有的毕业后回到家乡创业,有的和我一样投身基层工作。不一样的是村情村貌,一样的是带领本地老百姓过上美好生活的理想,因此我们在一起积极交流沟通,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经验,都有了很大的收获。培训结束前,我与很多学员互相留了联系方式,约定好定期开展交流,共同向理想进军。

  成长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没有快进键,在一次次的工作实践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软肩膀终究无法挑起硬担子,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不断得到成长。

  龙塘村通往乡村振兴的路还很长,我的路也还很长,相信在村两委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建设美好新龙塘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发布人:望月东墙S 发布时间:2022-5-7 10:50 收藏 阅读人次:4518

初审:向阳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