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三小只”的在村成长记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中梁村村主任助理 李东泽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大学毕业后,小李选择成为了一名选调生来到了基层工作。初来乍到,小李结识了同为应届毕业生的另外两个“毛头小伙”小郑和小张,他们迥然不同却又十分相似,不同的是相隔十万八千里的家乡和各自的特点,相似的是朝气蓬勃的青春和跃跃欲试的激动。认识不久,他们便开始了到村任职。时光荏苒,一年后的他们再次相遇,相视而笑,谈论起各自的见识,不由感慨,士别一年,真已成长太多。

  从“指鸭为鹅”到“懂农爱农”,小李做好了角色转换。小李是个城里娃。刚到村上,小李有着一股不亚于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兴奋,农村的稻田麦苗、家畜飞禽都让他感到新鲜。不过很快,小李就发现似乎自己跟不上村里的“节奏”,和群众交流总是找不到“共同话题”,提出的想法也显得不接地气,还总是闹出一些类似于鸭鹅分不清楚的笑话。面对这种情况,小李主动转变工作作风,每天起早贪黑走户串田,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全村的耕地山林,访遍了五百多户居民,连续蝉联朋友圈“步数”第一。小李仔细研究村上的一草一木,虚心讨教农村工作的知识经验,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很快便融入了村里。如今,村里的干部群众已不再把小李当作一个城里的大学生,而是视作一个“说得上话”、值得信任的“老农村”了。

  从“一头雾水”到“观点独到”,小郑做好了村情调研。小郑是个学霸,成绩优异的他来到村上之后,本以来可以“大施拳脚”,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常常“一头雾水”。乡村振兴怎么做,产业发展怎么做,基层治理怎么做……这位曾经的学霸也不禁感叹自己的“知识库”该更新升级了。不过这也没有难倒小郑,他充分发扬解剖麻雀的精神,先是阅读了大量农业农村类的书籍报刊和研究报告,学习掌握了相关政策文件,把前期工作做得扎扎实实。接着他便带着问题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课题,撰写出了多份调研报告。现在的他不仅能够对所在村的村情深入了解剖析,对农村产业发展、有效治理等基层工作也有了自己一定的思考。回想这一年,他对自己的评价就是,“重读大学,受益匪浅!”

  从“措手不及”到“游刃有余”,小张适应了村上生活。小张是个外省来的留学生,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工作,初到的小张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首先是“语言不通”,整天都生活在“云里雾里”,交流上的障碍,让小张做什么都显得力不从心。小张也不气馁,他拿出了当年攻克外语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从“听、说、读、写”,听到不懂的方言,先记录再请教,不怕“出糗”大胆与人交流练习。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小张也能够磕磕巴巴地用方言和群众沟通了,现在的他说得更是越来越熟。掌握了当地方言以后,小张的工作也变得更加“游刃有余”了,村务工作“参与感”大大提升,疫情防控中他自告奋勇仔细排查,防电信诈骗宣传中他挨家挨户做工作,更是经常主动上门为村里的留守儿童补习功课。一年的时间,小郑来到了,更融入了。

  从校门到农门,年轻的我们在村里磨砺成才,在田间地头飞扬青春,在平常而不平凡的工作中谱写自己的田园诗,把人生的第一颗纽扣得端端正正。我们收获满满,了解了村情民意,学会了干事担当,初心使命更加坚定,相信在村时光会成为我们人生中宝贵经历,鞭策我们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干部。
发布人:一步两步 发布时间:2022-5-24 16:50 收藏 阅读人次:4925

初审:图南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

112371网友s3wn3r发布时间:2022-5-24 19:49

青春有力量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