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让家风成为“立心”“修身”“铸魂”源动力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岩前镇人民政府 罗晖健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家风,是一个家庭相传的风尚,它不仅关系个人“小家”,还关系党风、政风以及民风。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考察时指出:“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气”,并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家风清则国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充分说明家风不仅关乎一身进退、一家荣辱,更关乎干部队伍建设乃至全党建设。因此,党员干部要清楚认识到只有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社会风气、全党风气才会清朗。

  以家风为“源”,立“苟利国家生死以”的铿锵爱国心。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爱国虽然作为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但只有经过后天的熏陶和教育,才能逐步巩固深化。爱国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更要有家风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正如,苏轼历经坎坷仕途,数次流放在外,但无论是贬谪偏远黄州,还是身处荒远岭南,他始终未改以身许国的壮志和矢志报国的丹心,所写诗句字里行间不乏拳拳爱国之心,而这正是其父苏洵从小教育熏染的结果。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苏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同时,还要以苏洵为标杆,承担起爱国教育“主阵地”责任,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家庭教育全过程,发挥家风潜移默化、久久为功效应,引导子女树牢爱国情怀,努力成长为爱国爱党的“后继者”。

  以家风为“源”,修“行正大光明之事”的一身浩然气。纵观苏轼的从政生涯,可以发现不论身处何位,苏轼始终坚持笃行正道、持正不挠,从始至终干净做人、干净做事,从不畏惧同权贵斗争,坚持为民直言极谏,即使一生九次迁谪,也不改一身浩然正气。而这一身正气从何而来?正是来自苏轼曾祖父苏杲、祖父苏序以身示范、亲身相传。因此,党员干部要坚持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不仅要时刻教导家人、身边人明是非,知对错,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潮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反对抵制各类错误言行,同一切损害党和国家、侵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也要以身作则反对特权思想、特权行为,教育亲属子女遵纪守法,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将“正气”传递给亲属子女。

  以家风为“源”,铸“清风两袖朝天去”的廉洁奉公魂。家风正,则为官清;家风劣,则为官浊。观“三苏家风”,前有苏母教育子女不取外财,不贪他人之物,后有苏轼教导后辈“功废于贪,行成于廉”,形成古往今来一段佳话。当前,形形色色的“糖衣炮弹”和“围猎手段”层出不穷,“围猎者”不仅盯紧了党员干部也瞄准了他们的家人。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恪守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坚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时刻净化自己的“生活圈、工作圈、朋友圈”,以自身行动涵养清廉家风,潜移默化引导家庭成员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让廉洁观念融入家庭生活,帮助家庭成员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也为自己系好从政为官的“安全绳”。
发布人:罗晖健 发布时间:2022-6-23 08:11 收藏 阅读人次:3392

初审:图南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