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在基层炼就“不脱焊”的“钢材”

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组织部 汪子人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共产党员网“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板块发表文章《艾爱国:“作为一名党员,我就要做得更多”》,介绍了艾爱国同志五十三年初心不改,一杆焊枪丈量人生的突出事迹。作为焊接领域的“领军人”,50多年来“钢铁裁缝”艾爱国用精湛技艺书写了大国工匠传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应当致敬传奇“工匠”,从“钢铁裁缝”身上汲取奋进力量,在基层练就“不脱焊”的“钢材”,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为新时代建功立业。

  要在基层炼成“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纯钢”。“焊接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你只要热爱这份工作,就焕发了精神,遇到难题就一心只想克服它。”早在株洲攸县当知青时,艾爱国就因为肯吃苦被身边人喊作“拼命三郎”。他最擅长的焊紫铜,是让很多焊工都望而却步的领域,为焊接一个地方要把整个铜件加热到七八百摄氏度,近乎炙烤皮肉,但是炙热的高温烫伤他不怕、连续五六个小时的焊接他咬咬牙,每次焊完,双手都会被烫出血泡。相比较,一些党员干部,向往坐机关、到部门,留在城市工作,把农村和基层当成“烫手山芋”,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敢吃苦,不肯下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世上练。”基层工作固然矛盾多、困难多、挑战性强,但基层的实践也最具体、最实在、最能锻炼人,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敢于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愿意受别人不愿意受的累,在土厚水深的农村沾“一身土”、踩“两脚泥”,在天广地阔的基层去摸爬打滚、经历风雨,在到艰苦地方去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不断锤炼干事创业的“铁肩膀”和“硬骨头”,成为党和人民足金成色的“百炼纯钢”。

  要在基层炼成“本领过硬、开拓创新”的“真钢”。“吃老本没有用,靠名气没有用,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从配管工人转岗成为焊接工,艾爱国并未就此满足,一有时间,就往湘钢的图书馆跑,看遍了关于焊接的藏书,或者下班后给自己“加餐”,常常被烫得满身都是小伤,最终他以8项考核全部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气焊、电焊合格证,成为当时湘潭本地唯一持有“两证”的焊工。但不论年岁,他终始终保持着一颗学习的心,用他的话说:“身为党员,无论多大年龄,无论在哪里都要敢于当先锋。”在他主持的湘钢焊接实验室里,不仅有各类高级技师,更有教授级高工、博士,作为学历最低的艾爱国,却始终是实验室的标杆。“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深知基层工作每天都有新问题、新挑战,只靠“老经验”“老把式”解决问题,往往做的是“瞎指挥”,当的是“门外汉”,说的是“行外话”;要有不断创新、突破传统的“闯劲”,主动学习新政策新业务,学会实践中汲取经验,锤炼出过硬本领,多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金点子”、为村民增收致富找“新路子”、为乡村治理开“新方子”,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担起一份责任、干出一番事业。

  要在基层炼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钢”。“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极致,这是我做事的准则。”1983年,凭着一股“钻研劲”,还是一名普通焊工的艾爱国被选入新型贯流式高炉风口攻关团队,为了高质量地将锻造紫铜和铸造紫铜焊接在一起,他勇于尝新,采用了尚未普及的氩弧焊工艺,历经5个月的攻坚克难,最终成功完成任务,而他所焊的21个风口全部符合国家技术标准。从事焊接工作50多年,他多次参与我国重大项目焊接技术攻关,攻克数百个焊接技术难关,即便众多荣誉加身,在艾爱国心里始终都装着手里的那杆焊枪,只为在高温火花中不断攀登着一个又一个高峰。《孙子兵法》云:“取法其上,得其中;取法其中,得其下。”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有拒绝“躺平”的坚决态度,摒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平庸思想,脱去“差不多先生”的角色,以“精”字当头,秉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敢于与自己唱反调,敢于跟自己过不去,敢于对自己“吹毛求疵”,始终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对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文件、每一件事情都下足功夫,使得工作多出“精品”。

发布人:学习强国 发布时间:2022-7-8 11:27 收藏 阅读人次:2165

初审:向阳 编辑:文小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