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一张老照片背后的“真、善、美”

重庆市秀山县委组织部 杨玲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晚风轻轻拂动窗纱,皎洁的月光倾撒在办公桌上,一张老照片清晰的映入我的眼帘。

  五星红旗下,一群孩童光着脚丫在地上撒欢,你追我赶,脸上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胶片将画面定格在他们或搞怪、或可爱的瞬间——这是我在重庆秀山民族村驻村期间与36名留守儿童的合影。

  这张照片,记录的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纯真时光。

  2015年夏天,我告别繁华的都市生活,背起行囊,坐上绿皮大巴,开启离家40多公里以外的驻村生涯。

  一路上,驻村付书记耐心细致地向我介绍村寨的基本情况,她的热情大方感染了我。对于刚毕业不久的我而言,初入职场意味着即将进入一个未曾触碰过的新环境,不免让我既紧张又期待。

  刚下车,远远瞧见一群小儿站在村头齐刷刷地张望着,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星星点点地洒在他们晒得通红的脸蛋上。驻村书记凑在我耳边低聆:“咱们这儿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群众增收渠道单一,这些年村里的劳动力大量外流,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

  夜色时分,天边出现一道道橘红色的晚霞。我坐在藤椅上手托着画板,将这份美景描绘出别样绚烂。“姐姐,你画得真好看,可以教教我们吗?”“这不是水彩笔,上次石雨欢的爸爸给她寄了一盒,不长这样。”不知何时,背后聚集了一群小孩。

  看着一双双闪着光的眼眸,我决定利用自己“大学生”的身份,让这群孩子在闲暇时光收获更多有未知的知识——做他们的“周末老师”。习总书记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而我,正值青春。

  这张照片,传递的是“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善举温言。

  我将自己的想法告知驻村书记,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经过动员、策划,由驻村书记负责,我与两名高中毕业生组成公益团队,以知识传授、心理辅导、趣味培养等为主要内容,利用周末时间组织村里留守儿童开展主题式教学。

  随着公益课堂的开展,来自县内多个部门乡镇,甚至来自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的志愿者也加入助力。有的捐书赠物,有的教授蜡染工艺,有的驱车前往,只为给孩子们拍摄一组“六一”照片……这样一来,大人和孩子们都盼着周末大课堂,不少邻村的孩子也问:“我们周末可不可以来民族村上课?”

  民族村越发热闹。清明假期,多名留守儿童在四川音乐高才生的带领下学唱歌曲《五星红旗》,大家齐声合唱,清脆嘹亮的歌声环绕在民族村上空;公安同志化身“便衣”,身体力行,用灵活易懂的方式讲解如何和陌生人打交道;警铃响起(道具),消防队员迅速到位,不惧“烤”验,普及农村用火用电知识;“第一步洗手掌,第二步……”卫健部门人员打开双手示范洗手步骤。

  看到学生们都有不同的进步,我们从心里感到高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留下的娃娃是村里的希望,是村里的未来,只有他们成长成才,才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这张照片,憧憬的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美好未来。

  从2015年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驻村工作队员,到2020年习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在民族村这五年,是我在基层学习、成长、蜕变的五年。这五年里,我教会孩子们成长,他们也向我传递了一份阳光正能量,我的青春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燃烧。

  记得有一堂课的内容只有两个问题,第一是:你们为何读书?第二是:说说你的梦想。

  “寒窗苦读终不负,一生韶华亦可期。”在教学水平有限的农村,寒门出贵子的现象实属难得。读书成为走出农村、实现梦想最快的方式。

  农村的孩子们通过读书,播种希望的曙光,哪怕只是星星之火,都有可能形成涤荡贫困落后的燎原之势,为乡村未来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照片中穿黄色上衣、白色牛仔裤的小女孩,是民族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她早年丧父,母亲外出务工,家中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小小年纪便用瘦小的肩膀扛起了大半个家。因为住所偏远,从家到学校一个来回就要走两个小时,每周末的大课堂也从未落下,终以优异的成绩叩开了县重点高中的校门。在民族村,为梦求学,砥砺敢于向上的志气,通过自己的努力逆袭人生,用“坚定双脚”走出乡村、逐梦未来的励志故事很多。

  去年,我主动申请再次驻村,有人问我为何“超期服役”,我说,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抨击着每一个热血青年内心,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更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从基层来,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发布人:杨枝甘露 发布时间:2022-7-15 11:17 收藏 阅读人次:6426

初审:严格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