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从“乡村烛光”汲取“奋进力量”

云南省玉溪市纪委市监委 葛霞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卜陈村95岁高龄的叶连平老师退休后仍坚守三尺讲台,20余年来免费为2000余名乡村留守儿童辅导英语的先进事迹刷屏网络,被大家称为“永不熄灭的乡村烛光”。他用矢志不渝的信念、兢兢业业的努力、无私无畏的奉献,燃烧着自己,照亮着留守儿童的前行路。党员干部也当以“乡村烛光”为指引,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努力在自身岗位上拼搏奋斗、发光发热,用热血担当书写不负时代的奋斗篇章。

  汲取“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定信念,锚定前进方向。“不管生命还有多长,我都会沿着当前的路一直走下去。”叶连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怀揣着对当地村民的感恩之情,叶连平下定决心在这片土地扎根,用一辈子的坚守来回馈村民的热情。从1978年走上工作岗位到1991年退休,从义务补课到自费创办“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他把教育事业作为毕生的热爱与追求,退休而不褪色,矢志用知识改变乡村孩子的命运,用信念托起留守儿童的理想。正是他40余年来始终如一的信仰与坚持,为乡村孩子们点燃了希望之灯,照亮了前行方向,才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得以顺利升学、圆梦远方。心中有信仰,行动有方向,肩负着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党员干部也当坚定理想信念,找准前进航标,锚定航向,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在时代的浪潮中奋楫扬帆,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勇毅前行。

  汲取“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爱岗敬业,激昂奋进力量。“我希望我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呼出去的,而不是在床上。”耄耋之年的叶连平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就算手上贴满膏药、耳朵佩戴助听器、眼睛需要贴到作业本上才能看清学生写的字,仍每天坚持为学生上课,用尽一切时间给孩子们补习,鞠躬尽瘁为祖国培育时代新人,用余光余热践行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铿锵誓言。在做完白内障手术和腰椎手术后,他带着还未拆除的线就义无反顾回到课堂,坚持为学生辅导英语,在寒来暑往的三尺讲台上,用“一支粉笔、四季耕耘”,诠释着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发扬忠诚履职的老黄牛精神,把敬业奉献精神作为激励自己前行的不竭动力,做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书写不一样的奋斗人生,心无旁骛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

  汲取“奉献为人志不移”的无悔初心,砥砺无我情怀。“名利与我淡如水,奉献为人志不移”,叶连平家这幅早已褪色的对联,道出了他永不褪色的人生追求和无我情怀。多年来,他心中只有学生,没有自己。他住着用旧教室改造的家,穿打着补丁的衣服,买便宜的菜,骑破旧的自行车上下班,连到外地买书都自带干粮和火腿肠……却为学生免费提供吃住,自费带学生开拓眼界,身体力行家访,坚持把辅导课送到学生家里,用点滴奉献带动学生努力学习,无微不至陪伴孩子们成长,把自己多年来省吃俭用的30万元积蓄和奖金“大方”地回馈给孩子和农村教育事业。党员干部当树牢公而忘私、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思想,用“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敢为”“甘为”中担负起历史使命,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发布人:林夏0319 发布时间:2022-8-4 01:02 收藏 阅读人次:2482

初审:高朗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