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致敬“82岁院士这双手”背后的精神力量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林口镇人民政府选调生 陈婷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82岁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遗传育种学家谢华安,在《开学第一课》节目中讲述了自己的“50年金色种子梦”,82岁的他现在仍然要战高温、冒酷暑、下田间,去照看水稻,一双手异常粗糙,让人心疼。广大年轻干部要在感悟谢华安院士的敬业精神时,坚定自己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筑牢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决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致敬“82岁院士这双手”背后的理想信念。出生于福建一个小山村的谢华安,从小便饱受饥饿的困扰,而“饥饿”也影响了谢华安的一生。长大后,他立志投身农业,要为了“让大家有一碗饭吃”的梦想而努力,他发奋考上了农业学校,希望通过学习帮助农民增收,做出自己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初心的本质要求。”年轻干部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立足工作岗位,将身心都“沉浸”到日常工作中,一心一意干工作,全心全意抓服务,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致敬“82岁院士这双手”背后的艰苦奋斗。为了生产更多的粮食,谢华安追着光和热来到海南,这里冬天温暖,一年可以种两季水稻,“像加速器一样推动着科研工作的开展”,艰苦环境下坚持工作,育成了“汕优63”的优良品种。几十万名像谢华安一样的科研工作者,都曾先后来到海南,成为研究育种的“南繁候鸟”,但那时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还有很多老鼠出没,为了防止老鼠偷吃稻谷,谢华安和同事们经常打着手电、拿着竹棍,在田埂里守一整夜。全国的科技工作者,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几十年来为中国农作物的育种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广大年轻干部要不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牢艰苦奋斗的理念,要经常沉下身子,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去看看群众家中的水通不通,家里生活过得好不好,不能闭门造车,要实干苦干,努力干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

  致敬“82岁院士这双手”背后的无私奉献。从1972年到海南进行南繁育种工作五十年来,谢华安把心血全部洒在这片土地上,他的一双手也因常年的育种工作变得异常粗糙,布满老茧和沟壑。但他却非常自豪地说,在这里自己和团队育成了“汕优63”,谢华安动情地说,一想到水稻,自己就会信心满满,每当看到一个好品种,内心无比高兴,“种子就是农业的‘芯片’一粒好种子、一个好品种得来非常不易,希望大家有奋斗的精神,做奋斗的一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人,“要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带头站稳人民立场,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广大年轻干部要立志将“小我”融入“大我”,树牢坚毅执着、淡泊名利的定力和境界,甘于坚守平凡岗位,争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用青春浇灌梦想,交出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发布人:晨晨 发布时间:2022-9-6 09:02 收藏 阅读人次:3139

初审:严格 编辑:文小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