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党建牵线 联出强村富民“好姻缘”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委组织部 张桂铭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大和乡界牌村距巴城36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777户2047人,与毗邻的通江县杨柏镇沙泥坪村地域相邻、文化相通、资源相近。近年来,界牌村党支部与沙泥坪党支部打破行政区划界线,跨界成立“沙迴坪联合党委”,以党建“联姻”方式,整合两地政策、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资源,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边远、边角、边界地区基层发展治理的新路子。

  组织联建,共绘一体发展“新蓝图”。在市县组织部门支持下,两个村党支部按照“五变五不变”原则(即让党组织变强、村容变美、乡风变好、产业变优、村民变富;“五不变”即行政区域不变、债权债务不变、村级自治组织设置不变、考核奖惩主体不变、干部待遇供给渠道不变),组建沙迴坪联合党委。设党委委员9名,其中党委书记1名、党委副书记2名,同步建立“分线提+统一定”的决策机制、“清单制+责任制”的落实机制、“组织评+群众议”的考核机制、“正向推优+反向约谈”的激励机制,先后制定基础设施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产业振兴、乡村文化振兴等4类10余个发展规划,夯实了两村抱团发展的组织基础。

  产业联营,解锁联村共富“新模式”。联合党委针对两村有零星产业缺统筹规划、有土地资源缺业主带动、有特色产品缺市场营销的产业发展情况,确立了“一核两带三园多点”产业布局。两村合资组建沙迴坪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投资1080万元,成立巴中市沙迴坪家味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两村集体各投入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占股10%),建成“三产融合”示范园区一个,利用电商平台销售腊肉、香肠、豆干、豆腐乳及腌菜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年产值达1200万元以上。在此基础上,界牌村引进大水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注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30万元,采取“企业+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建成玛瑙红樱桃采摘园350亩,建成枳壳、姜黄中药材产业园450亩,通过园区务工、土地流转、集体分红等方式,带动周边160余名群众实现年人均增收4000余元。

  治理联商,培树崇德向善“新风尚”。有了联合发展的经济基础,联合党委着手整治攀比成风、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俗。在治理体系上,两村共同修订《村规民约》,相继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实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在治理载体上,发展壮大“晏阳初讲堂”“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编撰出版《杀牛坪的金花》等3本红色书籍,修缮布展红军烈士陈列馆以及沙迴坪博物馆,建成沙迴坪村史馆,组建了龙狮队、腰鼓队、美食队等文化队伍,引导村民在浓郁的乡村文化艺术熏陶中锻炼身体、增进情感,涵养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
发布人:方木叶 发布时间:2022-9-27 16:54 收藏 阅读人次:4117

初审:图南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