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云南开远:“1+N”激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羊街乡人民政府 倪德明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黑泥地社区党总支以“思路一变天地宽”的智慧勇气,实施“1+N”计划,坚持以党建引领融合推动产业兴旺发达、人居环境提升、民族团结进步。2021年,黑泥地社区经济总收入2347万元,户均收入达11万元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22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4年增加了16647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

  抓牢一个关键,建强堡垒厘清发展路。黑泥地社区党总支牢牢抓住组织力提升这一关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激发社区发展活力。健全组织建设。社区党总支综合考虑党员的居住片区和年龄、性别、学历等因素,设立一支部和二支部。理清思路谋发展。黑泥地社区党总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领群众理清增收致富的思路。利用土地找路子。在社区党总支的引领下,社区成立了黑泥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对全社区的土地进行集中流转,社区共流转土地3500亩。建立基地助脱贫。黑泥地社区党总支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并依托党建脱贫“双推进”教育实训基地,定期举办农村产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先后培训人数累计2000余人次。

  凝聚一个共识,企业发展推开致富门。黑泥地社区党总支凝聚增收致富这一共识,通过招商引资、规模化流转土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式,全面实施规模化种植与农产品精深加工融合发展战略。引进龙头企业。配合园区用“以商招商”的运营模式,吸引知名企业入驻,年可提供2000个长期就业岗位和10000个临时性岗位。转变生产方式。社区党员干部带头流转土地,全社区户均流转土地17亩,流转土地后的黑泥地群众户均1人进入园区就业,每年每户增收5万元以上,社区群众实现增收557.61万元。壮大集体经济。通过整合集体土地50亩和项目用地48亩,以产业整合设施型股本的方式入股企业,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带农增收致富。依托园区精心打造“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创业党员”模式,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创业增收。

  留住一处乡愁,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黑泥地社区党总支采取“转观念建制度、拆土房改立面、清三堆治污水、添鲜花展新貌”四步法,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转观念建制度。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立保洁、卫生收费和评比制度,聘请村内专职保洁员。拆土房改立面。全面拆除无人居住的老土房,加固改造老旧房屋,统一改造家庭房屋外墙立面15000㎡,打造美丽“七彩社区”。清三堆治污水。持续开展“三堆”清理行动,实施村内雨污分流,实现污水到灌溉用水的循环利用。添鲜花展新貌。依托花卉种植这一优势,打造家家有花、户户有树,门内门外都是绿、村内村外都是景的美丽乡村新面貌。

  围绕一个思路,推动各民族团结奋斗。黑泥地社区党总支围绕“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思路,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社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践行了“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党的声音传导到位。党总支始终把民族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将民族团结内容贯穿到工作始终,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社区各民族同住一片地、同唱一首歌、同升一面旗、同筑一个梦。实现民族大团结。黑泥地社区党总支着力促进各族党员群众交流交往交融,互帮互动互助,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社区“调解室”设在群众家门口,党员干部争当调解员,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各民族之间事当成社区发展的大事,使得村里彝族群众和其他民族群众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实现一个目标,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为了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黑泥地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发展为主线,以产业为支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顺利完成宅基地有偿流转改革试点,推进就地城镇化和集镇建设的提质扩容,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变成了产业工人,实现地租收入、务工收入“双增收”。把生态建设作为社区发展的鲜明底色,林在村中、村在林中的美景使社区生态环境更加宜居,更可持续发展。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传承彝族花灯、霸王鞭、哭嫁等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倡导文明节俭新风,积极开展革除陈规陋苏,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制度,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弘扬文明节俭新风,全村红白事节约费用10余万元。按照“一会、六站、六栏、八个一”的布局完善社区服务机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格局进一步明晰,群众办事更加高效便捷。
发布人:本原 发布时间:2022-12-30 11:58 收藏 阅读人次:5811

初审:邱莫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