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山东环翠:村里来了个小杨书记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 姜倩倩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小杨书记,又一大早巡村呢?”“早啊,大姨,我到处转转,有啥事您就招呼我。”早上7点多,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桥头镇北子城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宇喆与村民王爱花聊了两句,又继续在村里转悠。

  别看现在村民们都跟杨宇喆很熟,但2021年10月份他刚来驻村时,大家可都把他当外人,啥事也不愿意跟他说。仅一年多的时间,杨宇喆与党员干部一起努力,让这个老村庄焕发了新生机,丢掉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他也从一个“外人”变成了村民的“贴心人”。

  建好党支部,“车头”动起来。北子城村共有村民197户、549人,“两委”干部6人,党员30人,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村党组织发展缺乏后劲。

  “最大的难题还是人心不齐。”刚到村里时,杨宇喆就发现,党员、干部对村里的发展思路模糊,根本说不出一二三,凝聚力、战斗力都不强。一个村发展得好不好,关键看党支部这个“车头”。杨宇喆首先将基层党建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突破口,加强调研交流,了解村情民意,快速融入党支部工作,把抓党建作为促乡村振兴的抓手,不断增强班子工作合力,夯实党建基础。

  “谢文龙同志,你对村里下一步的工作有什么想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在促进村民增收上再用用力……”这是北城子村党支部“月谈话”制度的一个缩影。

  杨宇喆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了“月谈话”制度,片委片长每月与村干部谈心谈话,引导形成工作合力。同时,以完善规范基础管理、“三会一课”、党员纪实台账等资料清单为抓手,制定新的《村规民约》,严格落实三务公开、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实现“群策群力”,使村级管理更加公开透明,将村党组织打造成为民服务的坚强堡垒。

  环境整治,村子靓起来。村民林乐波花费1.5元在便民净化水站打了10升水,高兴地搬回了家。“以前,我们都是烧自来水喝,自从有了净化水站,我们可高兴了。这水格外甜,烧水做饭都用它。”现在,去净化水站打水成了林乐波的一项“乐趣”。林乐波所说的净化水站位于新修建的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西侧。驻村工作后,细心的杨宇喆发现,老的村委破旧不堪,更别说为村民提供其他服务,于是,为村民修建一个功能齐全的服务中心这个念头便一直盘旋在他脑海中。很快,杨宇喆将“两清三化”列入“开门一件事”。为了拆除残垣断壁、置换空置房屋、整理连片场地,建设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他与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对于有争议的土地,多方查找凭证、证人进行确权。较真的杨宇喆刚上任受了不少冷眼,也吃了不少闭门羹,但他并不气馁,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直到村民被他的执着所打动。很快,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开始建设,2022年10月,投入200万元、占地1370平方米的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集活动室、老年餐桌、图书阅览室、便民净化水站、医疗卫生室和日间照料室等19个功能室为一体。现在,不少村民一有时间就去图书阅览室看看报纸,或者到活动室去运动一下,生活格外有滋味。建设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的同时,杨宇喆也没闲着,他走访发现,村里只有3处路灯,到了冬季,天黑得早亮得晚,孩子们得摸黑去坐校车。于是,他积极协调派出单位——环翠区住建局为村里新建了5处路灯。

  “咱这小杨书记还真是个能干事的人。”村里环境设施的变化,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夸赞,杨宇喆在村里的威信也越来越高。

  多方引资,村子富起来。杨宇喆知道,仅仅环境好了对村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增收致富才是硬道理。杨宇喆八方联系,东奔西走,寻找门路,研究各类信息,最终确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整合村内零散撂荒地,集中出租150余亩,与荣成翠红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招引培植新型苹果种植项目,年可带动集体增收8.3万元。

  此外,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投资1000万元,在北子城村建设包含农耕农具展览馆、农村非遗文化馆、胶东乡村技艺展示馆等内容的环翠区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建成后将成为胶东地区乡村非遗文化品类最全的文化展示馆,年可带动集体增收7.6万元。杨宇喆还利用在原单位的专业知识,在建设中积极协调各方,加快建设速度。目前,该项目主体已经完工。

  “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4.2万元,这是很成功的第一步。”站在村头,远眺着环翠区中小学生研学基地项目,杨宇喆高兴地说。在促进村集体增收的同时,杨宇喆不忘村里的老百姓。2021年秋天他刚到村里的时候,看到村民种的玉米、地瓜很难找到销路,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2022年,他早早就与12349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取得联系,等村里的农副产品一丰收,12349就派车来收,解决了村民们的销售难题。

  用心服务,群众夸起来。“村里共有6户贫困户……”翻开杨宇喆的工作笔记就会发现,这个一米八的大汉有着非常细心的一面。驻村后,杨宇喆深知肩上的使命与担当,一入村便忙碌起来:白天了解民情,晚上学习政策、谋划项目。不到一个月时间,他已走遍村中各个角落,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满了文字,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民的家庭情况和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笔记本既是工作笔记,也是杨宇喆与村民的“连心桥”。正是通过一次次记录问题、一次次解决问题,拉近了他与村民们之间的距离。渐渐地,他成了村民们的“贴心人”,谁家有什么事都愿意跟他唠唠。

  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村里的6户贫困户让杨宇喆格外挂心。每次出去采买物资前,杨宇喆都会先去他们家中看看缺啥,并自费给这些贫困户购买生活物资。贫困户们想把钱还给杨宇喆,总是被他一次又一次拒绝。“真是太感谢杨书记了,他真的时时刻刻想着我们。”村民段维卿感激地说。
发布人:饕餮客 发布时间:2023-2-17 09:32 收藏 阅读人次:4599

初审:邱莫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