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科技赋能释放强国“zhi”动能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大通街道党工委 陈倩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施工图已经绘就,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定当靠前站位、积极作为,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发扬科学精神,让科技赋能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持续释放科技强国“zhi”动能。

  释放技术“治”动能,让科技研究“地基”更加坚强有力。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国产大飞机C919为民航运输“加速”,“科技助农”民生工程为水稻育种、增产增收“加速”,“悟空芯”为国产量子计算机投产运营“加速”……新时代10年,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应对国际科技竞争、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体现大国速度、彰显大国力量。进入大科学时代,唯有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夯实基础研究“地基”,提升现代化治理效能,才能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集聚力量加强基础研究和攻关,统筹协调人员、资金、设备等保障要素,筑牢科研机构和学科体系的“四梁八柱”。要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坚持供给需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充分尊重科学家意见,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带领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实现从“并行”到“领跑”的实质性飞跃。要站稳科技研究“第一战线”,紧盯“卡脖子”技术领域,将科技贯穿经济社会治理始终,不断缩短基础研究转化周期,加速渗透融合发展进程,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释放改革“制”动能,让科技发展“轨道”更加平稳有序。欲知平直,则必准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到《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从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到两院院士大会,从激励原始创新奖项设置到打出一套科创评价“组合拳”,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和科技发展的正向引领作用越来越大。要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处理好科技发展趋势和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关系,下好原创性攻关“先手棋”,维护国家科技安全利益,有组织推进体系化、探索性、应用性基础研究向纵深发展。要建立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健全基础研究项目同行评议机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服务科技发展的强劲动力,进一步提升公正性公平性。要坚持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科研信息化平台,发挥好团委、科协、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力量,推动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全力护航原始创新策源地落地生根,持续提升国产化联合攻关机制的运行效率。

  释放人才“智”动能,让科技创新“源泉”更加健康活跃。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指出,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培养造就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良好氛围,鼓励各类人才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为支撑科技创新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要树牢人才第一资源“风向标”,打造育选管用综合平台,加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激发科创内生动力,增强科研人才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推动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在国际国内各类舞台上各展其才、尽展其才。要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加强学风作风建设,引导各类人才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塑造中国特色创新生态添砖加瓦。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通过“科普中国”、科学技能比拼、科技知识宣讲、观摩等方式传播科学知识,展示中国科技成就,引导更多群体积极投身科技强国建设中,为科技创新提供丰富智慧和不竭动力。
发布人:不忘初心的mirror 发布时间:2023-2-23 09:55 收藏 阅读人次:4607

初审:李爱国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