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思政课“执教”要善谋“吸引力”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凉水井实验学校 廖予茜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思政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让思政课教学进入学生心灵,为学生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是思政课教学的使命。思政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实力圈粉”,关键靠教师执教有“吸引力”。一个优秀的思政教师,能以高尚的人格做好表率、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吸引学生“亲师信道”,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善将“理论课”点化为“走心课”。思政课教学离不开老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思政课由于理论知识庞杂深奥,学生往往不易理解,让课和学生心灵之间有了“距离感”,“满堂灌”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又缺乏生机,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思政课沦为学生上课的“催眠曲”,就不仅是一种执教“失策”,更起不到让真善美入脑入心、铸魂育人的积极效果。因此,能否吸引学生“爱上”思政课,考验着思政教师的执教智慧。思政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学会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入手,善于从学生的兴趣偏好、课堂表现和评价反馈中发现“小切口”、觉察出“改进点”,设计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再结合经典案例巧设问题、适时互动引发思考,以生动幽默的方式传播有价值内涵的思政理论,把课变得既有深度也不失乐趣,把高大严肃的“理论课”点化为亲民活泼的“走心课”,凭实力“圈粉”吸引学生关注并爱上思政课。

  教师善于“牵线搭桥”,拉近学生和思政课的“思想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思政课是一片营养丰富的“知识海洋”,左岸是学生、右岸是理想信念心灵能量的“补给站”,思政老师正是沟通两岸的“桥梁”。思政老师要做的是“牵线搭桥”,运用好新媒体新技术,把社会热点和理论热点巧妙对接思政理论教学的“轨道”,通过创设情境、剖析案例、创新表达方式,拓展学生知识面,为学生深度思考提供灵感源泉,让深邃的“思想海洋”吸引学生主动探索和“吸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思辨”型思政课就是打开课堂局面的“小切口”,既让学生喜闻乐见,也让真理越辨越明,教师要多给学生表达机会,让学生运用思政理论“思辨”生活感悟、学习经验、反思启发、困惑困难,在激情澎湃的思辨浪潮中与思政理论碰撞出“思想火花”、拉近和思政课的“思想关系”。所以,创造出更多师生交流的话题,才能满足学生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促进思政课堂交流走深走实,将“思政课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执教既“请进来”也“走出去”,有实践的思政课才“有生气”。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发挥作用,理论只有解决问题才能取得实效。学习思政课的理论思想目的就是为了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思政教育同生产劳动、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让学生学习思政课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落实到“实践出真知”的学习效果上。既邀请先进模范人物、行业优秀奋斗标兵、优秀思政教师走近课堂,分享优秀事迹、干事创业的经验和体悟、智人智语,让“不一样的声音”传达和丰富鲜活的思政素材,帮助青年学子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也带领青年学子的精神思想走出校门、走出课本、从“思政网课”线上走到线下,走向田间地头、走向工厂车间和各种现实生活场景,让新时代青少年不仅要读“圣贤书”,更应心系天下、心怀“国之大者”,以“铁肩担道义,丹心报国家”的使命担当,在攻坚克难中开拓进取,在苦干实干中砥砺奋进。  
发布人:廖予茜 发布时间:2023-3-9 12:36 收藏 阅读人次:2241

初审:霄冰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