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引《归园田居》叙驻村成长“变形记”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蜀山街道赵家墩村驻村选调生 曹玉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刚来到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蜀山街道赵家墩村驻村,我有憧憬也有迷茫:憧憬能够走进美丽如画的乡村田野、感受纯朴热情的父老乡亲,能够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能够弘扬乡村优秀文化、讲好乡村发展故事;迷茫于乡村需要我做什么?我能为乡村做什么?我该如何开展驻村工作?如何切实履职尽责,不辜负驻村时光?

  驻村半年来,我在金秋里走过田、在寒冬里看过渠、在初春里上过山,烈日下的宣讲台、大雨中的泥泞路、百姓家的长板凳都曾让我累过、脏过、笑过,也焦虑过、充实过、成长过,但唯独没有后悔过,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了解”,从“基层小白”到“业务能手”,从“驻村小曹”到“编外村民”,我的基层成长“变形记”还在叙写……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驻村先要“驻心”。进村第一天,我就被大家贴上了“上面来的领导”“她是来镀金的”等等标签,没有感受到想象中的热情直爽,反而更多的是客气疏离。“你在这待不长的,这么高的学历待在我们村里浪费掉了,肯定很快就会被调走。”这是刚来前两个月,村里人对我说得最多的话。而我每次都斩钉截铁地回答“调动全听组织安排,我不去考虑,现在我就是赵家墩村书记助理,我就先要干好村里的事!”时间长了,自己的心“驻”下了,村民明白了你的想法,态度自然也就转变了,所以摆正自身、“驻心”乡村尤其关键。人常走情常亲,“驻心”才能与群众越走越近。“驻心”系群众,“注心”办实事;“驻心”察民情,“注心”解民忧;“驻心”聚合力,“注心”谋发展。以前常听说“年轻人要自找苦吃”,但总是体会不深、感悟不够,无法真正感同身受。直到我来到赵家墩驻村,真正融入群众中,给自己“找苦吃”,我才真正明白奥义所在。基层是一块“试金石”,只有“沉下心”、“鼓足劲”,千方百计为百姓排忧解难,在熔炉里经受锤炼,“动心忍性”,方能“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要‘驻心’、弯腰接‘地气’,才能成‘大器’。”2022年10月8日进村第一天,我在驻村日记里写下这句话,作为送给自己的驻村礼物。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驻村活在“住村”。要得到“苗生满阡陌”的丰盛收获,必须找到“种苗在东皋”的正确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真正沉下去、钻进去、融进去,在实干担当中勤耕耘、找方法、增本领。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受百炼难以成“钢”。1969年,还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能吃苦、不娇气,种地、打坝、挑粪无所不干,很快就跟乡亲们打成一片。同甘共苦,一如既往。他曾深情地说,我们这些人都是农民出身,对农民、农村、农业有天然感情。习近平总书记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极大的鞭策,是选调生奔走在乡村大道上极亮的北斗。驻村重点在“住村”,驻村选调生就是要“住村”,走到群众中去,拒绝“走读式”驻村干部,让选调生扎根基层;但“驻村”又不只是“住村”,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住村”是手段和方式,“工作”才是目的和本质。因此,驻村选调生应该灵活“住村”,做个“背包客”,既要在村里“游荡”了解村情、民意,融入群众,同时也要发挥自己和所在单位的优势与特长,帮助协调资金、资源,将驻点的人力资源真正成为撬动社会资源的杠杆,而不是“钉死”在村里,唯“住村时间”论“英雄”。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驻村难在“助村”。陶渊明自然平淡的一句,就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从美景的描述中又能感受到他非但没有抱怨,反而乐在其中。选调生也是一样,“驻村”时光匆匆,要扛好“助村三锄”。扛“能助”之锄。掌握“方言土语”沟通,切实提升与群众打交道能力;掌握“田坎语言”宣讲,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掌握“调查研究”法宝,立足村情、掌握区情、明确省情、了解国情。扛“业助”之锄。挖掘特色产业,实现从“0”到“1”跨越。整合力量,破解“发展什么”问题;融合技术,破解“如何发展”问题;拓宽市场,破解“壮大产业”问题。打好产业“差异牌”,吸引大量“头回客”,招来更多“回头客”。扛“制助”之锄。明代思想家吕坤《呻吟语》有云“处事如打擂,憾大催坚。徐徐下手,久久见功。”谋制谋策算好富裕“长远账”,富民物质、富民精神,民间艺术“火起来”,乡村文化“活起来”;稳步推进衔接资金“精细账”,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综合治理谋划人居环境“提升账”,规范摆摊设点,提升乡村“颜值”,优化生态宜居。四月无闲时,村中人倍忙,驻村更“助村”,我们越“忙”越“乐”。让村民的心声、乡村的发展,事事有回音、见见有落实,是我们“驻村”选调生独有的仪式感。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悔,驻村贵在“注情”。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为五斗米折腰。所谓“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驻村选调生也应这般,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在“驻村”的“平凡之路”上书写“注情”的“无悔人生”。从“怕人怕狗”变“人狗相亲”,从“书生气”变“泥土气”,从“初出茅庐”变“独当一面”。我记得帮村民风雨无阻送“政审函”,没有耽误她给女儿寄去学校时的笑容;记得帮老乡远程登记“智慧道闸”入库,进村后紧紧握着我的双手时的感谢。“路”既已定,青春无悔。“年轻干部要牢记,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这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而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调”为民用,选择无悔。是不是真情实意,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暴雨台风前哪一户人员需要转移,环境整治时哪一处旧棚需要拆除,思想动员怎么做……如数家珍,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扎“根”向下,落子无悔。克己修身从不是一时一地的事,尤其在任职之初,更要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扣好“第一粒扣子”,做到“无时不存养,无事不省察”,时刻保持清醒,不因权力和诱惑而迷乱心智。

  春华秋实,夏蝉冬雪,二十五岁的我初来乍到,怀揣“一枝一叶总关情”深入乡村一线;二十六岁的我成竹在胸,秉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断自我革新。在这片我热爱的土地上生活工作了半年整,实践是最好的“变形记”,基层成为最好的“蹲苗田”。
发布人:和美幸福赵家墩 发布时间:2023-4-4 09:04 收藏 阅读人次:2926

初审:楚搴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