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四川青白江:探索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新路径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委组织部 方鸿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聚焦“很多普通党员一辈子都没进过党校,没接受过正规化、专业性的教育培训”这一突出问题,创新“四化工作法”,高质量推动党员微党校“中心校”建设,破解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资源短缺分散难题,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

  【背景】

  目前,各级党校培训对象主要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通党员、村(社区)普通党员以及“两新”组织普通党员等尚未实现全覆盖。加之基层党组织教育培训资源短缺分散,要素保障不到位等原因,很多普通党员一辈子都没进过党校,没接受过正规化、专业性的教育培训。这种状况,与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趋势极不相称,与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五年规划的要求极不相称,与党校应承担的工作任务极不相称。加强党员微党校“中心校”建设,有利于破解党员教育培训资源短缺分散难题,凝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合力,缓解省、市、县委党校在全覆盖培训方面的压力,对各领域、各行业党员干部进行全覆盖轮训、正规化培训,不断提升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

  【做法】

  (一)顶层化设计,让“中心校”建设推进由上而下“统”起来。坚持“高处落墨成一统”,着力抓好制度机制、规划布局、功能设置“三个统一”,探索形成有规范有标准、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推进模式。一是构建有章可循的“1+4”制度体系。制定《党员微党校“中心校”深化建设工作方案》,配套运营管理、讲师队伍建设管理、课程和教材研发管理、经费管理“四套办法”,形成涵盖“中心校”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监督管理的多维度标准化模板,实现“即取即用”。二是规划多点支撑的“1+3+N”基地矩阵。遵循“因地制宜、特色鲜明”原则,围绕红色教育、社区治理、乡村振兴、陆港发展“四大主题”,区分镇街、政企“两种类型”,规划布局1个市级、3个区级主题化“中心校”,辐射全域179个微党校,形成跨越领域、覆盖城乡、主题突出的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矩阵。三是设置三位一体的“1+1+2+N”功能分区。按照“以点带面、层层推进”思路,以大同街道新峰社区为先行试点,围绕区(领)域党员教育工作服务点、主题培训活动承接地、优质教育资源配送站“三大定位”,突出社区治理特色,打造1个政治生活馆、1个研培中心、2个主题教室、N个现场教学基地,形成集党性锤炼、专业训练、实践历练“三位一体”的基础功能标准分区。

  (二)全链化锻造,让“中心校”师资队伍由选到管“强”起来。坚持把“人”作为最关键因子,选优育强用活管好师资队伍,厚植“中心校”核心竞争力。一是广挑细筛精心“选”。按照“宽视野、严把关”思路,建立“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组织审查、择优聘请”的讲师选拔程序,广泛宣传发动区委党校专兼职教师、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企业管理人才“四大群体”报名参选“中心校”讲师,通过“一看二比三赛”,全面了解参选人思想政治、专业素能、讲授能力,确保讲师队伍质量。目前已高质量选聘政治理论、临港开放、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等12个类别、45名讲师。二是常态长效跟进“育”。坚持“帮带领进门、轮训打基础、调训强技能”,开展党校专职教师“传帮带”、专家教授“专题讲”、新人讲师“下订单”等多元培训模式,持续提升“中心校”讲师队伍综合能力素质。目前已结成“传帮带”对子6对,开展“绣川锋荟·多彩研学活动”2期,举办讲师专题培训4次、参训讲师150余人次。三是以教带研高效“用”。把优质教学供给作为讲师的首要任务,采取“发挥优势自主选题、揭榜挂帅区委点题”相结合方式,依托“蜀都约课”“青白江先锋”等平台,组织“中心校”讲师开设课程、开展授课活动;同时,鼓励讲师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围绕“四区一枢纽”建设、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等主题开展调查研究,写好特色课题。四是明纪厚爱用情“管”。制定“中心校”讲师“六条行为规范”,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廉洁自律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构建讲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讲师队伍“优进劣汰”动态管理;创新“中心校”讲师授课激励机制,根据讲师职称职务划分3个档次,按档次分别给予激励资金,激励讲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三)项目化研发,让“中心校”教学资源由点到面“优”起来。以打造精品课程和范本教材为目标,聚焦知识广度、专业深度,探索建立“项目化”研发模式,推动精品教学资源供给以点带面、多点开花。一是“项目发包”推动供需不错位。坚持以党员教育培训需求为导向,建立“中心校”课程和教材“项目化”发布机制,通过“青白江先锋”等平台公开发布课程和教材需求,精准匹配供与需,从供给侧丰富党员教育资源。二是“结项验收”推动成果不走样。建立课程和教材研发评审委员会机制,围绕教学大纲、课程目标等要素,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形成教研项目“发布—申报—党校初审—评审委员会集中评审—入库”全闭环流程,确保评选结果有权威性和公信度。目前已遴选出优质课程28门、教材10本。三是“论功行赏”推动研发不懈怠。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现象,建立“中心校”课程和教材研发分级分档激励机制,根据评审结果将课程和教材确定为“普通”“精品”两个类别,按照类别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全面激发研发者对标一流、争先创优热情。

  (四)多元化发力,让“中心校”建设运营由内而外“活”起来。牢固树立共建理念,集聚区域内各类资源,推动“中心校”高位起步、高效运营。一是整合部门力量“输血”。坚持政府力量“扶上马、送一程”,整合纪委、宣传、党史、党校等力量,建立“绣川锋荟”党员教育联合体,在“中心校”启动阶段进行“输血”,抓好“中心校”场地打造、设备购置等工作,为推动“中心校”建设迅速步入正轨奠定基础。二是提升培训质效“活血”。发挥“中心校”扎根一线、贴近基层优势,在摸清基层党员文化程度、年龄层次、职业特点等底数情况下,扭住供给端口,策划举办“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参访式”等针对性党员教育培训活动2000余场,提升教育培训的吸引力与参与度。三是推动跨界融合“造血”。以品牌化打造为共同目标,打破行业壁垒、区域壁垒、制度壁垒,构建“中心校”发展共同体,创新建设运营利益联结机制,一体推进餐饮、住宿、文创、农副产品销售等功能配套和消费场景建设,运用“教育+”“旅游+”“文创+”等方式,提升“中心校”自主造血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启示】

  (一)加强微党校“中心校”建设,党校姓党是根本原则,必须坚持为党工作、为党育人的工作理念。微党校“中心校”是党校向基层的延申,本质上仍然是党校,在其建设运营中,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不能丢。在建设运营上,必须突出基层党委的主体责任,把党委作用挺在最前面,不断增强抓好“中心校”建设的自觉性和创造力。在资源配备上,上级党校要加大支持力度,从课程设计、师资调配、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保障。在教学内容上,必须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其他专业课程。

  (二)加强微党校“中心校”建设,顶层设计是重要基础,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制度机制。微党校“中心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以系统观念,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必须抓好空间布局,结合各地发展实际及教育培训需求,合理布局“中心校”建设点位,逐步形成“市级中心校+区级(系统)中心校+基层微党校”建设格局。必须加强部门联动,通过构建党员教育联动机制,整合纪检、宣传、统战、党史等多部门力量,形成党员教育培训合力。必须健全工作制度,科学制定“中心校”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对运营管理、讲师队伍建设管理、课程和教材研发管理、经费管理等提供可操作性的制度支撑。

  (三)加强微党校“中心校”建设,教学资源是关键保障,必须建设可感可及、互联互通的资源集群。资源建设是党员教育培训的“源头活水”,更是“中心校”建设发展的关键保障。必须推动“中心校”发挥扎根一线优势,结合开展党员培训,广泛收集一手资料,坚持边推进、边总结、边提升,积极培育孵化更切实际、更受欢迎、更具特色、更有实效的师资、课程、教材、基地等教育培训资源。同时,注重资源互联互通,建立健全本土讲师、本土教材、特色基地等共享资源库,降低资源对接成本,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

  (四)加强微党校“中心校”建设,提质增效是最终目的,必须打造供需精准、形式多样的培训课程。推进微党校“中心校”建设,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党员兜底培训水平和成效。必须摸清底数需求,全面掌握党员年龄、学历、职业、居住地等情况,掌握不同类型党员对教育培训内容、形式、时间等需求,为提升教育培训质效打好基础。必须克服工学矛盾,发挥基层培训“短、平、快”的优势和特点,利用农闲、休息日、重要时间节点等,集中时间办班,妥善处理好工学关系。要丰富培训形式,跳出“念文件”“读材料”等“照本宣科式”培训模式,策划“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讲授式”“参访式”“直播式”“短视频式”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提升教育培训的吸引力与参与度。
发布人:方鸿涛 发布时间:2023-4-13 11:48 收藏 阅读人次:14898

初审:霄冰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