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调查研究不妨自讨“讲究”之苦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委组织部 张乃荣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做好调查研究,不妨自讨“讲究”之苦,做到摸情况“深”而不“浅”,找问题“准”而不“偏”,提对策“实”而不“虚”,从而推进调查研究走心、走深、走实,让其真正成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摸情况须吃“不知足”的苦,做到“深”而不“浅”,切忌滋生“差不多得了”的思想。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需要大量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开展调查研究,首先要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搞清楚、弄明白基层现状、群众关切、矛盾症结,从而为谋划工作、制定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如果“身入而心不至”,以“蜻蜓点水”的态度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地摸情况、搞调查,往往就会看不清、看不明、看不全、看不到事物的真实样子,甚至会被一些假象、乱象所迷惑、蒙蔽。因此,调查研究要下到底、摸到边,寻求“源头活水”,洞察“细枝末节”,既要开展重点式、典型性摸底,也要注重撒网式、广泛性掌握,少看花瓶和盆景,多看后院和角落。到了基层要如饥似渴、不遗余力地看、听、问、想,深入了解、具体分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一域观全局,真正把情况弄清弄透,切忌“看热闹”一脸茫然,“差不多”打道回府。要有“不知足”的精神,“扑下身子”“双脚沾泥”才能“看清样子”,“端着架子”“浮光掠影”必定是敷衍了事、浅入浅出。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论,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调查、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找问题须吃“钻牛角”的苦,做到“准”而不“偏”,切忌抱有“走过场应付”的态度。发现问题、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问题导向”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这就需要有“钻牛角”的轴劲,保持常“疑”的姿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眼见为实”的态度钻进“矛盾窝”,把基层情况“过筛子”“量尺子”。时刻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拿出“绣花功夫”深入基层、沉到一线,善于“打问号”,常问“为什么”“怎么样”“行不行”,动真格、下功夫去发现真实问题,去看看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项目一线、矛盾化解、作风建设等方面还有哪些主客观上的堵点、淤点、难点。既要总体分析浮于表面的直观情况,又要深入解剖麻雀看到“根子上”的东西,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问题找全、找准、找透。有问题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敢正视问题,必须具备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胆魄、自我革命的风骨和品格,面对问题不避、不绕、不躲,把问题摆在“台面上”,是“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问题真解决”的关键所在。如果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地走“经典路线”,轻描淡写、走马观花地“到此一游”,甚至是视而不见、刻意回避地“掩耳盗铃”,那调查研究就失去本真、索然无味,毫无意义可言了。

  提对策须吃“认死理”的苦,做到“实”而不“虚”,切忌心存“过得去就行”的认识。开展调查研究,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如果只“调”不“研”,“研”而不“用”,那么调研就会流于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调查工作只是为研究提供资料和佐证,“重头戏”还在于对问题的分析、研究、破解。要运用系统思维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推敲、加工和提炼,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必须遵循和把握的是要把立竿见影的“当下改”与管常管长的“长久立”相结合、相统一,对短期能够解决的,必须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明确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一抓到底。在制定措施的过程中,要认真研判、找准症结、靶向发力,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想出一些符合实际、有效有用、有操作性的“金点子”“好办法”。以“认死理”的态度写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变“过得去就行”为“方能过得去”。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查研究既是基本工作方法,也是推进各项工作的方法论。唯有在态度上诚恳、方法上得当、行动上主动、作风上扎实,方能调出真情况、研得真办法、获取真实效。
发布人:涵霰澜霭 发布时间:2023-6-2 14:40 收藏 阅读人次:4351

初审:王嗣音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