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有感:从“千万工程”看“汤归湖变形计”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下各镇选调生 罗成华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6月25日,《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浙江“千万工程”带来乡村巨变》,细致阐述了推进“千万工程”20年以来,浙江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千万工程”促成了“万千”美丽村庄的“变形计”,也惠及了“千万”农村群众的“幸福梦”。二十年来,我村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发展模式创新与优秀文化传承,上演了一出“小村变形计”。

  这样的“变形”,从村里的“汤归湖”开始。初见此湖时,碧波荡漾、水天一色,让人流连忘返。村干部讲述了“汤归湖”的前世:多年以前,她竟是“臭名远扬”的“猪娘湖”,周边竖立着数十上百的猪栏,毫无限制地向湖中排放着污水秽物。从前世“污水横流”到今生“碧波荡漾”,汤归湖的蜕变影响了村庄的方方面面,新形势下,我们仍要以“千万工程”为视角再看“汤归湖变形计”,去寻找美丽乡村的“治理之道”。

  吃遍“千辛万苦”,打好人居环境“关键仗”,让秀美山水成为群众“幸福家”。20年来,浙江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着手,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由点带面推动人居环境全域提升,并深入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双清”行动等专项行动,打出了一场科学规划、系统引领、循序渐进的人居环境“关键仗”。有幸拜访曾参与猪娘湖整治的老干部,他提到:“那时白天施工,晚上入户。村民不理解,觉得搞环境是浪费钱。但是,只有守得住绿水青山,才能挣得来金山银山。”事实证明,吃“苦”是值得的,猪娘湖告别了曾经的“脏乱差”,更名“汤归湖”走向新发展,其景色风光得到了村民和游客的一致好评。广大基层干部要认识到良好人居环境是符合农民期望和农村发展的,准确把握“人居环境整治”对于推进“千万工程”的“关键性”作用,让群众从秀美山水中切实提升“幸福感”“获得感”。

  想遍“千思万绪”,追求绿色发展“新增长”,让湖光山色变身生态“聚宝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生态环境保护好,土地就能长出“金元宝”、生态产业就会变成摇钱树,湖光山色就可以成为“聚宝盆”。完成“汤归湖”整治后,村里号召乡贤回村投资,有乡贤一眼便看中汤归湖的美景,与村集体在湖边合资修建了特色民宿,每年能为村里带来30余万元集体收入。从“坐在垃圾堆上数钞票”到“端稳绿水青山‘金饭碗’”,从“猪娘湖”到“汤归湖”,这样的“华丽变身”启示我们,过去粗放经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老路已经很难走通,必须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经济和生态“两手一起抓”,让绿色发展成为未来乡村发展的“新增长点”。广大基层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本镇本村独特的自然禀赋优势,深入挖掘农村丰富的山水风光资源,因地制宜、独辟蹊径,走出一条富有当地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

  讲遍“千言万语”,树立和美乡村“精气神”,让优秀文化化作村庄“文明风”。村庄成景区、祠堂变礼堂,破木房作农家书屋,还办起了“村晚”唱起了“村歌”。20年来,“千万工程”不仅造就了万千乡村的美丽故事,也为培育乡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搭建了舞台、送来了机遇。正如“汤归湖”背后的感人故事也由此被挖掘:相传南宋嘉定年间,本地两位乡贤羊溥、汲渊不忍百姓受无水耕种之苦,散尽家财,开堰修渠,终修成“汤归堰”,得以引水浇灌本地数千亩良田。自此以后,以热于奉献、亲善慈孝为核心的“汤归”文化便在村里扎下了根,融入了每一代村民的血脉中,“汤归湖”亦得名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只有讲遍“千言万语”,讲清如“汤归文化”等优秀乡村文化的故事渊源,才能以文化“凝心铸魂”,树立和美乡村的“精气神”,在广袤乡村吹起“文明风”,为乡村振兴凝聚精神力量。
发布人:既白梨 发布时间:2023-6-27 11:15 收藏 阅读人次:2447

初审:吴晓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