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选调札记:换个地方继续“蹲苗”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委员会办公室 施红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比较单一,你们是城里来的,掌握的信息比较多,希望在你们的带领下,把我们种的东西卖出去,紧跟时代发展找到我们的致富路……”“最近村里在自发组织修建美丽村庄,我们是阿细酒歌的发源地,如何将这个特色融入村庄建设,你们驻村队员思想新、路子多,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

  这是“七一”来临之际,在云南省西一镇大云村委会大云党支部党员大会上,借党课契机,村民们向新的挂联单位和驻村队员发出的殷切期望。会议室里,大家还在为共建美丽村庄、寻找致富道路积极建言献策,此情此景,我的思绪似乎也被拉回到了2022年驻村伊始……

  按照组织安排,我被派到虹溪镇新桥村委会驻村。初来乍到,面对坐落在半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村委会,我那未来时满怀的雀跃、期待和热血,此刻只剩惶恐、忐忑和紧张了,庆幸的是,热血仍在,初心不改。那些驻村期间的一幕幕、一篇篇,也成为我人生中最为珍贵和温暖的回忆。

  “一勺蜂蜜”的牵挂。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村里的土地管理员载着我,已经在村里穿梭好几天了,一次次国土“三区三线”卫星图斑举证,都需要用脚步实地丈量。途经一位农户家,几位大爷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家歇脚喝水,“这是我儿子托人给我带的蜂蜜,给你们舀一勺,可甜了!”说话间,一勺拉丝的蜂蜜便舀到了我们的水杯里,伴随着蜂蜜在水里四散溶解开来,我的心也为大爷家越过越甜的日子变得蜜甜蜜甜。回想驻村伊始,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对村情也两眼一抹黑,如今在村里碰到大家都会热情招呼,工作也越来越有激情。作为驻村队员,就要沉下心来,深入群众中去,广泛开展村情民意调研,才能在帮扶工作上接续发力。

  “一个书包”的温情。陈大哥家中6口人,其和妻子在撑起家中顶梁柱的同时,还需要照顾4个孩子,教育负担较大,2021年9月,陈大哥不慎从高处坠落,造成右下肢骨折,属于突发严重困难户。在工作组的帮助下,陈大哥通过土地流转、申请风险防控资金和大病医疗临时救助、综合保险救助等方式,勉强度过家庭危机。驻村工作队走访入户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在开学前夕,为陈大哥家中在上一年级的大儿子送上书包和学习用品,并叮嘱其在新学期来临之际好好学习。只要有空,驻村工作队便会上门看望陈大哥腿脚恢复情况,在一起话家常、谈生产生活和政策党恩。作为驻村选调生,要主动与困难群众“结对子”,把群众当“家人”,及时将党的各项惠民温情政策传递到每家每户,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体现在工作点滴。

  “一次培训”的触动。农村厕所革命这件事情本身是惠民的实事好事,但工作推进中仍然存在农户不愿改、不会改、无地点改的尴尬局面,为扎实走好农村改厕“最后一公里”,我配合村委会积极疏堵点、破痛点,确保宣传到位、培训到位、指导到位。其中便由我负责改厕培训。那是一个不一样的培训,汇报的对象由台下的“教授们”变为各村的“小组长们”;汇报的内容由晦涩难懂的“IPV”“OPV”等专业术语变为“农村厕所建设技术要点”;而汇报的表达方式也由“普通话”变为接地气的“方言”。这是我第一次坐在台上面对这么多乡里乡亲,培训讲授的内容还是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虽然课前查阅资料、提前试讲,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然免不了心里打鼓,永远忘不了台下的各位小组长们亲切的微笑、认真听课的脸庞,就是这样一张张朴实、真挚的笑脸,温暖着我,激励我前进。

  从来到新桥,到融入新桥、服务新桥,很荣幸自己能够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大舞台上的一员,走过基层的“春夏秋冬”,体会基层的“酸甜苦辣”。如今因为工作调整,来到西一镇大云村,“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将继续立足本职,坚守初心,写好振兴“新答卷”。
发布人:予安 发布时间:2023-7-18 15:21 收藏 阅读人次:3242

初审:余路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