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札记:于“三透九门堂”渐悟“基层之道”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镇选调生 周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蓼溪河畔,千年古宅。去年9月,我来到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镇李宅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开启了我的基层之旅。李宅建村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古村人文底蕴深厚,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也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村内的古民居古建筑——“三透九门堂”,穿梭徘徊于弄堂之间,我渐悟“基层之道”,练就“整体系统思维”、“因地制宜”开展工作、与百姓有“情感共鸣”。

鸟瞰“三透九门堂”,渐悟“万物尽然,以是相蕴”的基层“整体思维”之道。李宅村古建筑群气势恢弘,从西面山上俯视呈“双喜”字形格局。数个朝南的三进院落一字排开,每座院落之间相隔数米,整体分布井然有序。这些院落的分布格局便是典型的“三透九门堂”建筑模式,走进院门是各个厅房和厢房,门堂连着门堂,前后左右之间通过廊堂连接,最大特点就是房间是互通的,强调建筑的整体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同样需要把握整体性,基层干部要练就系统思维、整体思维,既要“解剖麻雀”“庖丁解牛”,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分析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也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把握规律,寻找基层工作的共性问题,更加高效率破解基层的痛点、难点、堵点。

踏进“三透九门堂”,渐悟“深种菱角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的基层“因地制宜”之道。生活在“三透九门堂”的老一代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创造性地把鹅卵石运用到了古建筑装饰艺术之中,历经河水冲刷的鹅卵石自带玲珑细润、形态细长的独特质感,稳重而不单调,给人天然润泽的视觉感受。基层工作也要因地制宜,无论是做好产业发展、村民增收和改善民生等工作,还是解决环境整治、矛盾化解和移风易俗等问题,都需要基层干部结合实际开展前期调研工作,聚焦实际选好问题,只有牵住问题这个“牛鼻子”,才能对症开出“药方子”,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民意型调研,对普遍存在的重点问题开展经验性调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找到能推动每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鹅卵石”。

融入“三透九门堂”,渐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基层“情感共鸣”之道。清晨黄昏,炊烟又起,鸡鸣犬吠,诗情画意,“三透九门堂”内正续写着新的“乡愁记忆”,大人踱步,孩子嬉戏,老人闲来纳凉晒暖,妇女从事手工劳作。建筑中融入了浓厚的人文气息,梁柱门窗均有精细浮雕,历经千年,韵味悠长,康乐堂、和亲堂,修身齐家济天下的儒家思想在建筑的命名中可见一斑。基层干部要让工作有“人情味”,感受乡村的“烟火气”,一方面,在走村入户时用“百姓话”融入群众、融化冷漠、融通隔阂,在讲方言、说土话、拉家常中打开群众的“话匣子”,用“接地气”收获群众的“高人气”;另一方面,绝不能当“不食人间烟火”的“无情者”,而应是将心比心的暖心人、贴心人、称心人。

发布人:超人不会飞 发布时间:2023-7-24 16:51 收藏 阅读人次:2454

初审:余路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