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调查研究致力于求“真”务“实”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人民政府 徐铖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强调,“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广大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必须下足“真功夫”、俯身“听真话”、全力“出真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调查研究当下足“真功夫”,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不移,锚定问题“求实效”。“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问题就是调查研究的“纲”和“本”,必须用真功、下苦功牢牢牵住问题这个“牛鼻子”。调研开展前,党员干部要明晰思路,做足准备,全面把握党中央决策部署,预先考量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痛点问题和在政策贯彻执行中堵点、难点问题,带着选定的问题去调研,有的放矢地配比调研队伍、选择调研地点和调研对象,避免“闭塞眼睛捉麻雀”。开展调研时,党员干部要倘若只是坐在车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根本无法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触及问题本质,调查研究务必摒弃形式,追求实效,亲自察看、亲身体验,常将“皮鞋”换“草鞋”,多走乡村“泥泞路”,不走“预设线路”,绕过“前院”和“盆景”,直击情况复杂的“矛盾窝”,练就一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火眼金睛”,把情况摸实、问题找准。

调查研究当俯身“听真话”,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身体力行,贴近群众“察实情”。“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调查研究实际上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不断地“深入”调查,才能让问题纷纷“浮出”。党员干部要沉下心、俯下身,无限“贴近”群众,常去田间地头转一转,群众家里看一看,走进群众听真话、深入基层察实情,用“方言俚语”多开几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座谈会,进行“零距离”交流,鼓励说出各自遇到的困难,打开群众“话匣子”,让群众敢讲真话、愿说实情,对于“抹不开面”的群众更要善于“察言观色”,从“题外话”中听懂“弦外音”,充分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同时,深入群众也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无穷智慧,要虚怀若谷、诚心诚意,拜群众为师,甘当“小学生”,向能者问计谋,向智者求良策,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将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行之有效的“金钥匙”。

调查研究当全力“出真招”,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改立并举“办实事”。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党员干部要想写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必须把落脚点放在为民解忧纾困上,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坚持用“辩证思维”去分析问题。对于查摆出来根子浅、明面上的问题,切准“病根”后,立刻要紧盯不放,精准发力,对症下药。对于那些“非一日之寒”的问题,要避免“按下葫芦起了瓢”,整改过程既要出实招、出硬招、出狠招,还应该有聚焦、有章法、有层次,需要成立专项工作组通盘考虑,分析研究,统筹谋划,拿出针对性的措施,定期“回头看”,根据反馈效果,不断调整优化方案,将整改过程中成功经验、好的做法加以提炼总结、建章立制,通过解决“一件事”推广为解决“一类事”,确保“常态长效”。

发布人:阿橙呀 发布时间:2023-7-26 09:51 收藏 阅读人次:2820

初审:霄冰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