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笔翰如流”写好“文化自信”浓墨文章

四川省什邡市委政法委 杨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7月25日下午和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广元市、德阳市分别考察了翠云廊古蜀道、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当地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我们要保护好、继承好、发扬好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让传统文化这坛“酒”越陈越香。

执坚定传承之笔,让“传统文化”血脉相传。知所从来,方明所去。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如有源之水,滋养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现实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我们要守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增进文化自信。要进一步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展锐意创新之纸,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悠远的文明记忆里,龟甲木牍诉说历史、水墨丹青文以载道、丝绸陶艺通连万邦……中华文明以自信自强、笃行不怠的姿态,奔涌起伏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潮头。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在传承中发扬,也要秉持开阔的胸怀和世界眼光在传承中创新,坚持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积极探索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新模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提升文化交流水平,从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汲取养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努力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欣欣向荣的良好文化创新环境。

蘸开放包容之墨,让“传统文化”融入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历史,只有中华民族这样的具有开放包容胸怀的民族,才会容纳世界不同文明在此交融交汇。”每一段文化,都诠释着传承人的坚守、信念与热爱。只有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有更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天津2023年“运河之春”非遗灯会、陕西“玉兔迎春贺新年”秦腔秧歌社火展演、四川绵竹年画展示展销和体验活动、山东海阳大秧歌贺年会,都推动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因此,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其走进现代生活、融入寻常百姓家,形成人人传承、人人保护的生动局面,共同守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

发布人:杨军 发布时间:2023-8-1 17:34 收藏 阅读人次:2086

初审:霄冰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