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调查研究“问民”背后的“为民之道”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王集乡选调生 孟雪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通过调查研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更好倾听民声、汇集民意、纾解民困,真正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将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发扬光大。

真情“问需于民”面对面“听民声、察民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道出了古今为官者体察民情、关切民意的应有情怀。我们共产党人践行宗旨,就是要对人民饱含深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调查研究无疑是体察民意最直接的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不远千里、一次次风雨兼程、一次次听民察意,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一些领导干部把调查研究当作“文字游戏”,了解民情不问“百姓”问“百度”,收集民意用“指尖”代替“脚尖”,关注民生用“平板”代替“脚板”,最终用“笔杆子”建一座“空中楼阁”。广大领导干部要扑下身子、迈开步子、丢下架子,把心思静下来,把“屁股”坐下来,同群众“坐一条板凳”,与群众“身挨身”“心贴心”,深耕群众“心田”,打开群众“话匣子”,倾听群众的“土言土语”与“七嘴八舌”,做到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真诚“问计于民”心连心“汇民意、聚民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部分党员干部调查之后装一兜子材料,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面对群众难题只会皱眉头、说套话,只能交出脱离群众的“流水账”。在调研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眼睛向下,甘当学生,问计于基层,问计于人民,面对面向群众请教、同群众商量,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谋对策、办事情;无论是暖心良言还是逆耳忠言,都要认真吸收、仔细研判,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全面梳理一手材料,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内外结合、点面兼顾,用“放大镜”看“小问题”,“站高处”看“总问题”,真正读懂群众需求、感受群众难处,形成具有指导性的措施和建议,取得调查研究的“源头活水”;要把人民群众的“心头难”真正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不敷衍、不逃避,以良苦耐心换得群众真心。

真心“问效于民”实打实“解民忧、纾民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生难点痛点,老百姓最有切身感受;政策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个宝,但解决问题、办好实事、为民谋福,才是其价值和意义所在。如果面对问题“打太极”,将落脚点放在方案、报告上,以“空对空”的方式解决问题,也只能收获“雨过湿地皮”的结局。“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指挥棒”,坚持“问效于民”,将解决群众心事作为根本目的;面对调研问题既要“开方”,也要“下药”,要瞄准成果运用,写好调研的“后半篇文章”;梳理问题、建立台账、列出措施,形成清单、规划时限、挂图作战,让群众的困难一一有回音、群众的期盼件件有落实;要发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万不可“拖拖拉拉”“草草了事”,最终变为“烂尾工程”。问题解决后,要做好跟踪问效工作,切实将对策转化为惠民成果,久久为功、从深从实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发布人:慢慢不多肉 发布时间:2023-8-30 15:38 收藏 阅读人次:2799

初审:图南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