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用“心”钤盖基层美好“印迹”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梁竹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在基层的坚强核心,是党的政策和路线的执行者和传播者,是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员干部做得怎么样、用不用心,关系到党的事业能否顺利推进,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满意。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怎样做?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用“心”钤盖基层美好“印迹”,用实际行动体现党的初心和使命。

用“学习之心”钤盖基层“进步印迹”。学习是进步的源泉,是智慧的火种,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追求。学习能砥砺品行,陶冶情操,从而提升思想境界。如今的基层党员干部,面对的不仅仅是群众“家长里短”的琐事,更要着眼于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如果不能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就难以落到实处,就难以解决关乎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新问题。因此,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到“定期清零”,常怀“空杯心态”,时时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史国史、学习“三农”等重要文件;要学习各地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如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等,做到与时代同步“不掉队”;要放下面子向同事多请教,要俯下身子向群众多“取经”,做到博采众长“无盲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改进思想和作风,在改进作风中开辟基层工作新局面、推进基层工作高质量发展,最终镌刻出一道亮丽的基层“进步印迹”。

用“博爱之心”钤盖基层“温暖印迹”。博爱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行动。博爱是人心的润滑剂,是矛盾的调节器,是和谐的保障。如今的基层党员干部,不仅要关注群众的物质生活,更要关注群众的精神需求;不仅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大关键”,还要解开群众心底的“小纠结”。何谓“博”,不分大事小事,不分远近亲疏。何谓“爱”,感同身受而已。简单来说,就是做到感受和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冷暖寒暑。因此,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要“常怀一颗赤子之心”,把群众当作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抓来办;要“常有一颗感恩之心”,感谢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支持和信任,感谢群众对自己的理解和帮助;要做到“常持一颗奉献之心”,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畏艰难险阻,为群众服务好、服务实、服务到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博爱中“温暖人心”,进而“凝聚人心”,才能在基层这张图纸上钤盖出“温暖印迹”,创造基层工作新成就。

用“责任之心”钤盖基层“担当印迹”。何谓“责”,不推诿不扯皮,不搪塞不敷衍。何谓“任”,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做有所止。试想,如果群众遇到了困难,找我们党员干部求助,你推我,我推他,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群众会怎么想?群众会怎么看?可以说这些情况在基层还是偶尔有之,未能完全杜绝。这是责任之心缺失的表现,这是担当精神弱化的结果。特别是在遇到棘手问题之时,不敢坚持问题导向,不敢直面问题,不能主动承担,积极落实。如何破解?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到对党忠诚、对群众贴心、对工作尽心。因此,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要“敬畏”,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要“进取”,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要“自律”,严格落实工作任务和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责任中“展现担当”,进而“赢得尊重”,在基层这张图纸上书写基层工作新篇章。

用“心”钤盖基层美好“印迹”,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实现自身价值、展现自身风采、赢得群众信赖的有效途径。让我们基层党员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优异的成绩,在基层这片广阔的画卷里,用“心”钤盖出一幅幅光辉灿烂的基层“印迹”!

发布人:梁竹 发布时间:2023-8-31 11:22 收藏 阅读人次:1962

初审:安可欣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