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持续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转换

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赵凯明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湖南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系。这是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战略举措,我们要加快推进动能转换,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毋庸讳言,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发展主要依靠需求侧“三驾马车”、大规模要素投入、独特的GDP导向制度等“旧动能”。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科技创新日新月异,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高质量发展新的“双引擎”。这是形势变化的需要,也是发展的内在规律,重点要增强“八个新动能”。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以新结构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湖南多数县域产业“小而散”、关联度不高。各县要发挥当地比较优势,选择少数优势产业,重点打造小微产业链,对接都市圈产业链,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建链成群”,增强省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以做大富民强县兴省产业。在产业定位方面,坚持“一县一主业”,各县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几个产业规模较大、市场潜力较好、产业链条较长的县域产业打造小微产业链。比如,溆浦县和隆回县地域相邻,山银花种植规模、产值位于全省前列,可共同打造山银花小微产业链。在推进模式方面,以“链长制”打造产业创新生态,全面摸底县级小微产业链痛点难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指导县级做好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工作,围绕产业链图谱精准招商。在支持政策方面,出台差异化的财税、金融、创新、产业、土地、园区等小微产业链支持政策,重点培育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产业链关键配套企业。比如,可建立小微产业链产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小微产业链。在开放合作方面,建立湖南省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分行业开展大中小企业供需对接活动,推动县域小微产业链参与全省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促进县域中小微企业与城市大企业在项目研发、项目互动、产品配套、场景开发、人才共享共用、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开展合作。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以新模式增强数智发展新动能。数字经济在颠覆众多传统行业的同时,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通道。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既拓展了实体经济发展空间,也推动了数字产业围绕实体产业向上下游延伸。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一县一群”数字化转型工程,分阶段选择有条件的县域优势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探索开展细分行业小微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带动链群内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塑造地区比较优势。各地区根据自身区位特点、自然和人文优势,在因地制宜依托自身基础和条件基础上,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培育形成满足百姓需要、适合企业发展、实现产业支撑的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路径。提高数字治理效能。坚持把数字治理作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不断优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智慧执法方式,加快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实现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协同联动发展。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积极推进综治视联网全覆盖,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科学化水平。

构建三产融合体系,以新业态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三产融合是对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根本是通过对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优化重组、整合集成、交叉互渗,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范围不断拓展,产业功能不断增多,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从而实现发展方式的创新。横向融合催生新业态。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教育、金融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数字(信息)农业、休闲农业、农田景观、养生养老、综合型农业等农村新兴支柱产业。纵向融合孵化新渠道。打通农业“研产供销”全链路,加快农业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的纵向一体化推进。推动本土经济作物由传统的粗加工模式持续向深加工领域拓展,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全面融合掀起新革命。农村产业链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引导生产要素在产业内和产业间重新配置,促进产业的生产规模、产值结构、技术结构以及资产结构比例关系不断协调优化。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在农村扎根,鼓励龙头企业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动县域先进制造业与长株潭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式合作。

增强县域创新能力,以新技术增强创新发展新动能。大力推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立足湖南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优化创新布局、激发创新活力,加快提升县域创新能力,助力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县域创新政策保障。梳理好国家层面创新支持政策,落实好支持市县创新的系列政策,围绕县域创新支持政策链条短板弱项,制定操作性强的配套支持政策,凝聚政策合力,放大政策乘数效应。提升县域创新整体效能。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对有创新需求,具备建立企业研发中心条件的企业,支持建立线下研发中心;对于暂不具备条件建立开发中心的企业,为其打造“云上研发中心”,对接长株潭科创资源。加强主导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将县域主导产业卡脖子问题纳入“揭榜挂帅”支持项目,有条件的县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县域优势产业集群共性研发平台。强化县域创新要素支撑。探索科技金融创新,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比如,可推动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和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在重点县设立工作站,助力县域引进长株潭都市圈成果转化和创新投资。聚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将县域打造成创新人才集聚高地,提高县域创新能力。

坚持人才引领驱动,以新变革增强人才发展新动能。做好“引、育、给”三字文章,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柔性引才集聚优势。通过顾问指导、兼职引进、合作引进等方式,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在长沙等城市设立“科创飞地”,柔性引进县域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集群人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将县域紧缺人才纳入《湖南省重点产业人才引进目录》。精心培育激发潜能。立足县域产业发展特色,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平台、校企合作平台、科技创新平台等,培育一批产业技术人才。创新设计符合县域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项目,引导产业人才、高层次人才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挖掘培育一批优秀人才。举办人才创新大赛、创业大赛、技能大赛等活动,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育、以赛促用”目标。真诚关爱凝聚人心。建立系列配套奖补措施,柔性引进的专家人才在县域设立研发分支机构,可享受研发平台补贴。建立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各县对引进高端人才新创办企业,给予项目扶持资金、场地补贴、银行利息补贴和企业贡献奖励;对引进的产业领军人才和博士硕士给予奖励、购房补贴等。

做强县域经济品牌,以新供给增强竞争发展新动能。县域品牌建设是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深刻认识品牌建设在产业牵带力、资源吸附力、价值裂变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努力打造县域经济知名品牌。一方面,坚持特色化培育品牌。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找准自身优势,做好本县土特产文章,实施产品、企业、区域“三位一体”品牌战略,推动形成一批富有湖湘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县域企业品牌和县域产业集群品牌。比如,永兴县擦亮了“中国银都”金字招牌。建设园区品牌,以“五好”园区建设为抓手,努力提高亩均效益,用好用活高能级开放平台,探索产业、项目、资源、人才、资金融合对接的共建园区新模式。比如,溆浦县与长沙市雨花区共建雨溆工业园,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打造城镇化建设品牌,科学编制县城规划,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盘活县城土地和房地产资源,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比如,武冈市走出一条城乡融合、产城融合、文旅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之路。打造文旅品牌,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红色资源异常丰富,要擦亮“湘字号”文化品牌,推进文旅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比如,郴州市汝城县通过讲好“半条被子”的故事,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另一方面,通过高端化提升品牌。通过政府购买品牌建设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品牌创建与培育、咨询评估、品牌保护等服务,提高中小企业品牌建设能力。实施“一县一品牌”县域产业集群品牌价值提升行动,提升县域品牌价值和商品溢价效应,带动市场效应的增加、竞争能力的提升和商业合作的增加。

优化县域发展环境,以新机制增强环境优化新动能。打好优化发展环境持久仗,全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依托“湘易办”打造“企业开办一站式平台”,实现线上“全链通”、线下“一条龙”的审批服务新模式。集中开展“三送三解三优”(送政策、送温暖、送信心,解基层之难、解企业之难、解群众之难,优作风、优服务、优环境)行动,让企业“身在湖南、办事不难”。降低企业要素成本。重点围绕县域优势产业集群和小微产业链配置要素资源,优化县域产业园区的布局,加强制造业、农业产业园区投资的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补齐县域重点产业交通物流设施短板,加强同湖南自贸区三大片区、省内物流枢纽港口、保税区等的合作,引进外贸龙头企业到县城设立子公司,为中小微企业开拓更多市场。搭建银企合作平台。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小微产业链、县域优势产业集群,开展“一群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助力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以新需求增强市场发展新动能。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大力推进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推动消费提质、投资增效、流通体系升级,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就业增收。开展产业园区、大型企业劳务供需协作,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完善小微产业链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户创业就业增收。激活消费市场。加快培育新型消费、电商企业和电商人才,将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政策向县域小微产业链企业倾斜。扩大有效投资。出台政策支持县域加大优势产业集群投资力度,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提升县城功能品位,分类推进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提高开放水平。加快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办好中非经贸博览会,鼓励县域企业参加外贸展会和发展数字贸易,高标准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谋划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奋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引领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布人:党娃 发布时间:2023-9-20 17:10 收藏 阅读人次:8015

初审:林竹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