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我在乡村的“沉浸式”驻村生活

山西省朔州市委组织部 李晶晶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21年,我摘下学位帽,成为了一名基层选调生,告别了“象牙塔”,走向了属于自己的“梁家河”。从“懵懂无知”到“轻车熟路”,从“摩拳擦掌”到“井然有序”,两年的“沉浸式”驻村生活让充满“书卷气”的选调生蜕变为“泥土气”的村干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阻虎乡红山村,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红山荞麦所在村,坐落在一个向阳的沟坡之上,我的基层故事从这里开始。

接“地气”,在“沉浸式”工作中练就一身“狗不咬”的硬本领。入职前,什么是基层?什么是村务工作?初来乍到的我,面对“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繁杂的基层工作,尤其是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等工作感觉无从下手。归根结底,群众的工作要到群众中去做,要想“深入”首先要“身入”,其次是“心入”,逐渐意识到只有转变角色,深入一线,了解村情民意,才能破解这一难题。为此,在乡村干部带领下,我积极沉下去,用双脚访民情,用心察民情,实打实进村入户,上炕头、下田间。久而久之,在老百姓的口中我也变成了“小王”,村里的狗也没那么凶狠,入户交谈也可以扔掉“武器”了。期间我走访在村常住户21户37人,倾听群众心声,在与群众交谈中访民意,在村情调研中答好“民生课题”,广泛收集整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一万余字的村情调研报告,为全面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才气”,在“沉浸式”工作中练就一身“问不倒”的硬本领。“小王,今年的医保啥时候开始缴费?”“小王,今年荞麦种植补助每亩是多少钱?”类似的问题接踵而来,对于我而言,基本的民生问题是一张白纸。驻村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深刻地认识到“打铁必须自身硬”。身处乡村“大学堂”,既要一丝不苟、勤学奋进,也要有笃实好学的精神状态。慢慢地,我从民生问题着手,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着手,及时掌握跟进党中央、省、市、区的政策方针和新的部署要求,熟练掌握乡村振兴的惠农政策,做到群众“问不倒”,面对群众的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和解决的办法。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要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学习“农村话”,学习“农家事”,不断补钙充电,通过在乡村炕上、地头、为民服务最前沿的乘风破浪,掌握在基层工作的各种技巧。

有“朝气”,在“沉浸式”工作中练就一身“难不倒”的硬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提倡要“自找苦吃”,作为温室里的花朵,在农村摸爬滚打的实践中越来越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也从花朵转变为一名称职的“打工人”。作为一名“打工人”,光动嘴皮子可不行,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投入百分百的精力,“沉浸式”开展各项工作。在此期间,我用真情记录红山村点点滴滴,先后有3篇文章被省、市、区公众平台采用。作为一名选调生,面对疫情防控、防贫监测、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便民服务等等工作,总有遇到这样那样的“小难题”“大难关”“硬骨头”“烫山芋”,越是这种情况,就越需要在基层修炼坚韧不拔品格和朝气蓬勃的气质,在“沉浸式”工作中练就一身“难不倒”的硬本领。

发布人:芽儿 发布时间:2023-9-21 08:46 收藏 阅读人次:5826

初审:杨南方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