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漫画】文以载“道”言为“心”声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县委组织部 何红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述评》一书,面向全国发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当前,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双重冲击下,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愈演愈烈,严重腐蚀党员干部健康的肌体。通过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为之道”“务实之道”“奋勉之道”,不仅能够丰富干部队伍的精神追求,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对其主观世界加以改造,增强行动的自觉性。

明底线、知敬畏,于“克己慎行”中涵养修为之道。传统政治文化中“为政以德”“政者正也”“反求诸己”“厚德载物”等主张,蕴含着立身行事的智慧,是党员干部修身养性、培壅政德的源头活水。特别是《大学》中有关“修身”作为“八目”枢纽的阐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不仅表明要通过内修来培养品性,而且还要借助外治来完善人格,最终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面对现实中的各种诱惑,党员干部一方面要严于律己,主动在思想上画红线,在行为上明界限,打好“预防针”,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要朝斯夕斯,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工龄的增长和职务的升迁历久弥坚,修身没有止境,而“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沉下身、放低架,于“以民为本”中涵养务实之道。传统政治文化中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实际上是围绕着“权力从何而来、为谁所有、为谁所用”这一主题展开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等等,都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生动诠释。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基层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没有重视群众工作,没有做好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去做群众工作。”党员干部要想实现“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抱负,就要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胸怀,“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担当,摒除“居庙堂之高”式的雾里看花、“处江湖之远”式的隔靴搔痒,走出办公室,走进农家田舍,用脚步丈量土地,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挑重担、啃硬骨,于“立功自效”中涵养奋勉之道。传统政治文化对人生境界有明确的释义,即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充分体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是古代士大夫的最高理想。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再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无不彰显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孜孜以求的本色。“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面对日趋繁重的改革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更高期待,党员干部应保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发之姿,坚持“干中学”与“学中干”的统一,在分析问题中拓宽思维,在解决问题中施展才能,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紧迫性,拒绝做“躺平式”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发布人:夏夜晚风 发布时间:2023-9-22 10:58 收藏 阅读人次:3111

初审:李爱国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