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致敬潘镜芙:俯视深海 用心织就“中国舰”

安徽省潜山市王河镇人民政府选调生 李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23年10月8日,在丹桂飘香、金风送爽的季节里,中国工程院院士、船舶工程专家潘镜芙因病去世,享年93岁。中国导弹驱逐舰实现“零”的突破从不是一朝一夕,几十年来,潘镜芙以年华书写奉献,以实干恪守初心,以坚持织就“中国舰”,在铸舰之路上倾其所有、呕心沥血,生动诠释了何为“心中有理想,肩上有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潘镜芙同志看齐、学习、致敬,肩负时代使命,甘于奉献、敢于吃苦,保持不畏艰险的奋斗韧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奋斗,努力创造出光荣的成绩。

致敬潘镜芙,擎天一柱、舍我其谁,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织就“中国舰”。人民海军向海图强,砺剑深蓝,底气何来?国产导弹驱逐舰从零起步,自主研制,何其艰难?1953年,毛主席在南京检阅海军,曾5次题词:“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但铸舰之路何其艰难,哪有那么容易,没有可借鉴的设计经验,缺少参考图、技术资料以及大型舰艇技术标准,就连大型计算,也只能靠一台手摇式计算机解决……铸舰的路上困难只多不少,但潘镜芙从未放弃、从未退缩,作为总设计师,处处身先士卒,坚持参加每一次试验。为了提高导弹驱逐舰的航行适应能力,主动率领设计人员长期颠簸在惊涛骇浪的深处,没有一丝怨言,没有一丝后悔,只为早日织就“中国舰”。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潘镜芙院士身上“取真经”,在波澜壮阔、波诡云谲的道路上掌舵扬帆、行稳致远,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把担子“挑肩上”,见困难“迎上去”,做到“对工作负责,对人民无憾,对党和国家毫无保留”。

致敬潘镜芙,倾其一生、兢兢业业,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织就“中国舰”。“我有3个孩子,儿子伏波,女儿丽达,军舰就是我的老幺。”看着亲自设计的一艘艘战舰驶向深海,潘镜芙满眼都是骄傲与自豪。1966年,他以设计领导小组主要成员的身份,主持设计我国第一代051型导弹驱逐舰,谁都知道这是一场无比艰难的跋涉,可能会一无所获,可能会一败涂地,但他们没有做“缩头乌龟”,反而在“吃着窝窝头,每月三两油”的日子里日复一日、废寝忘食,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交付了我国第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首舰“济南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巨星”潘镜芙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在个人与国家面前,他只会选择国家。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把无私奉献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所盼望的事情,时刻保持公仆情怀,甘做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老黄牛”。

致敬潘镜芙,攻坚克难、逆流而上,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斗争精神织就“中国舰”。1954年,由于不具备设计建造能力,我国不得已以高价向苏联购买4艘驱逐舰。“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制于人。”从“零”到“一”,是由无到有、破土而出的史无前例,但其过程是艰辛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央军委批准了我国自行研制驱逐舰的方案,对于潘镜芙他们来说欣喜若狂,但附加了一个重要条件——在舰艇上安装导弹武器系统,即设计建造国产导弹驱逐舰。在当时的条件下,建造一艘火炮驱逐舰已属不易,更别说将导弹安装上舰,难题和失败接踵而来,但压力更是“动力”,潘镜芙率领技术人员驻守现场,反复试验导弹等武器系统装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分昼夜奋斗在铸舰一线,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前路漫漫亦灿灿,风雨过后总会见彩虹,广大党员干部要有“关关难过关关过”的韧劲,多接“烫手山芋”、多做“热锅蚂蚁”,让艰苦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牢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发布人:爱吃文字的小兔叽 发布时间:2023-10-10 12:06 收藏 阅读人次:1561

初审:邱莫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