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红土地”上兰花开

云南省麻栗坡县委组织部 唐浩森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日夜周转,当清晨的阳光透过边疆的云海,抚摸着一株兰草,风轻拂、露环顾,花香随飘远。

曾记否,“顽强的生命,倍受了摧残,顶住了风暴,抗住了干旱,无私无畏,装点着边关,如钢似剑,扎根在老山”,一曲《我爱老山兰》传唱至今,成为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芳华记忆。那熏满战场硝烟、饱受炮灰摧残,也曾支离破碎的兰花,如今静静绽放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的每一个角落,跨越着时空飘香,诉说着“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的壮烈。

何处是“老山”?

地处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的老山主峰,曾经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最前线之一 。推开历史的大门,仿佛还可以看到,“满门忠烈”的当代杨家将刘斌司令员一家,全家六口人抢着上前线,两个儿子先后战死,女婿毅然请战的坚定;“钢铁战士”马占福用自己的胸口堵住了敌人射击孔,忍着剧痛将爆破筒塞进敌人碉堡的决绝;“盘肠英雄”张大权带领尖刀排穿插作战,左腿受伤、右小臂被打断、腹部中弹,肠子和鲜血喷涌而出,忍受剧痛将肠子塞进肚子向老山发起“最后冲锋”时的悲壮;战斗英雄陈洪远、王建川、史光柱无惧生死,不惜血染战旗……从正门到主峰的223台阶梯,一阶一英魂,老山前线“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呐喊至今阵阵回响。老山,镌刻下了无数英雄的足迹和誓言,在传颂中不朽。

血染的风采铸就了这片红色热土。那个时期,战火在燃烧,背井离乡奔赴前线的官兵将士有同一个“家”,被部队称为“战士母亲”的张翠黄老人在老山作战期间,无偿为官兵缝补衣物,光布料就用去10多丈,说不清补了多少件,但针针线线连起了麻栗坡各族儿女与老山将士的深厚“鱼水之情”;那个时期,战火在燃烧,人背马驮运送战备物资、妇女同胞送饭菜、学生为战士洗血衣、妻子送丈夫上前线,麻栗坡县7万余名各族干部群众、25个民马连、148个民兵民工连“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支前参战,军民携手保边疆;那个时期,战火在燃烧,“举国搞四化、南疆有战事”,面对生与死、苦与乐、得与失的考验,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筑起南疆钢铁长城,铸就了“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老山精神。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永久的期待?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歌声唱响了时代,激荡了很久很久。

1987年9月30日,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在视察老山战区时,挥毫写下了“老山精神万岁!”的题词;老山将士也曾送给麻栗坡这样一面锦旗——“十年支前功冠神州第一县”;2014年4月28日,在纪念对越反击作战35周年、老山拔点作战30周年时,几千老兵面在麻栗坡烈士陵园饱含热泪,高呼“麻栗坡万岁!麻栗坡人民万岁!”背后蕴含着永不褪色的“红色血脉”,随着时间流转更为鲜艳,激励着一代代“老山儿女”爱党爱国、忠诚守边、自强不息。

烽火散尽,何处是“老山”?

在距离老山主峰直线距离1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被时任外交部部长李肇星题名“老山第一村”的小坪寨村,一个典型的瑶族村寨。走进小坪寨村,放眼望去,一栋栋漂亮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一条条入户道路,干净整洁,直通家门;一户户美丽庭院,花香满园,游人不绝,宁静而美好。

时间并没有冲淡“记忆”,有那么一抹“红”润物细无声。 2014年4月,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小坪寨村于村中央动工翻建“老山支前参战陈列馆”,收集了200件“老山作战”遗留实物、50件瑶族文化实物古籍以及部分珍贵史料,并通过浮雕画面、实物展示、人物故事、英雄事迹等,刻印下红色文化,为初心和传承打造“精神家园”,愿以此为支点,撬动未来。

在红色热土的滋养下,沐浴在党的春风里,小坪寨村党支部遵循着前辈“红色足迹”,传承“老山精神”,团结带领村民融入发展大局,历经扶贫工程三项大会战、兴边富民项目、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将红色资源、边境风情、民族特色、乡愁美景与现代化元素融合共进,推动“以红带旅、红旅结合”,一幅“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移步换景中可以感受“红”与“绿”的交汇。“扎根边疆、心向中央”的党建主题标识于寨门处格外显眼,道路一侧的战时遗址遗迹“猫耳洞”诉说着“曾经”,“军民鱼水情”“民族团结一家亲”被彩绘上墙,家家户户规范悬挂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老山脚下,农家庭院里的方寸地被开垦成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连点成线装饰着绿道与花带,置身其中,处处绿、户户净、文化浓。小坪寨村“脚下是红色沃土,头上却顶着贫困村帽子”的旧面貌早已成为过去。

在山水之间可以体会“美”与“富”的升华。“小坪寨真幸福,开着小车收稻谷。古树茶香飘四方,瑶家户户住新房。日子火红又兴旺,党的恩情唱不完。”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84岁的瑶族老人盘金堂哼起了瑶族调子——感恩歌。

近年来,趁着时代发展的快车,村党组织抓住机遇,依托猛硐瑶族乡被农业农村部认定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茶产业资源优势和老山主峰“英雄老山圣地”AAAA级景区旅游基础,因地制宜,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融入“红色旅游”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老山古树茶叶种植加工、农家乐、民宿等产业。

“我们瑶家每户都有茶叶,每年平均能卖2万余元”“在家就能赚到钱,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开办农家乐的龙永花、冯文奎、李文明,做茶叶加工的邓云才、盘云美、盘文珍等村民看着络绎不绝的老兵、游客,在每天忙碌中感受家乡的变化,为边疆的“人间烟火”写下生动注解。2023年,在外交部的帮扶下,这些“小农户”更是搭上“老山国际春茶节”的快车联通了外界、链接上了大市场,被纳入“国礼目录”的麻栗坡古树茶,让村民增收的美梦逐渐成为现实。

从奋斗不止上可以看到“新”与“特”的突破。2022年以来,随着红色美丽村庄项目的推进,小坪寨村在县乡党委领导下,突出“红色文化底蕴”,以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为抓手,通过展示战争遗址、讲述抗战故事、打造红色景观等方式,走出一条“红色内核+党建品牌”“红色资源+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特色产业”“红色文化+文明新风”的多元发展路子。

小坪寨村的红色,是历史的红、精神的红和党旗的红。作为联通麻栗坡县“红色教育路线”的重要一站,小坪寨村依托“老山”景区优势,不断整合资源,整村打造成集主题浮雕、地图浮雕、陈列馆、纪念碑林、景观平台、多媒体会议室、停车场、换乘站于一体的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县内外“现场教学活动”、观光旅游超过10万人次,成为带动周边村落共同发展的“圆点”,载着越来越多边疆群众奔向共富之路。

红色是小坪寨村抹不去的印记。为更好赓续红色基因,村党支部不断拓展功能,用“小举措”架起“连心桥”,通过“党建+服务”的形式,设置旅游服务指引牌、搭起“红帐篷”设立服务站点、组建“老山志愿服务队”,不间断为来往旅客提供免费茶水、歇脚休息、讲解介绍等服务,并收集整理出一个个“我把一条腿留在了老山”“英雄母亲千里祭奠烈士儿子”的鲜活事例,不断丰富“红色底蕴”。“再次踏上这片挥洒青春热血战斗的土地,我内心十分激动,当接过热茶、板凳时,仿佛回到当年,老山人民热情依旧。”这句老兵的留言,至今仍是村党支部书记冯玉贵内心的温暖与动力。

岁月沉淀,小坪寨村还保留有瑶族传统的成年度戒仪式、传统婚俗、射弩、邦鼓舞、竹杆舞等民族文化和瑶族服饰、荷包、银饰等手工艺品。每逢“盘王节”“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节日,可以看到瑶族同胞身着盛装,男女青年对歌跳邦鼓舞,共庆佳节、共话团结、共谋发展。当“红色旅游”遇上“民族文化”,这个瑶族边寨擦出不一样的花火,照耀着振兴之路。

伴着老山兰的绽放,在阡陌中寻觅美好,老山是蝶变的小坪寨,也奋进的麻栗坡,承载着“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坚定,扎根边疆,以“红”为底留下“乡愁”,孕育着精神奋进未来。


发布人:唐浩森 发布时间:2023-11-16 15:14 收藏 阅读人次:2224

初审:霄冰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