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札记:我在马坎村的“变形记”

贵州省黔西市绿化乡马坎村支部书记助理 叶富荣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瞬间,我已到贵州省黔西市马坎村一年多,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从“政策盲”到“宣讲员”,从“秧麦不识”到“助推员”,从“书呆子”到“勤务员”,我在基层这片广阔的天地里书写着自己的“变形记”。

学思践悟,以知促行,从“政策盲”到理论政策“宣讲员”。刚到村时,我们村两委下村时,支书就叮嘱我政策不熟悉不要“乱表态”。在遇到村民咨询合医报销、申请修建住房等政策时,我一头雾水,认真听着村两委同事的“解答”。为了尽快熟悉各项政策,我把收到的各个文件拿来认真学习,对群众经常咨询到的政策更是利用手机搜来学习,认真做好笔记。慢慢地,对群众的来访也能给出合理的解释。但我发现,除了有需求的群众会来咨询,很多群众对国家的很多政策都不知晓。作为到村任职的选调生,我有义务和责任让党的好声音、好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除了平常的理论学习,我还和村两委干部一起探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于是,我通过“定点式”“走访式”宣讲,把党的理论政策学习会开在田间地头、开在健身广场、开在庭前院坝,坚持用“群众话”讲好党的“话”。正是在为群众宣传党的理论以及各类惠民利民政策中,增强了我与群众之间的深厚情感,也更加坚定我留在基层的信心和决心。

干在实处,奋楫笃行,从“秧麦不识”到产业发展的“助推员”。虽是在农村长大,但工作之前都在求学,村两委在讨论产业发展种植哪些农作物时,我只是弱弱说出常见的几种,甚至分不清秧苗和小麦,被村里的同志“笑话”,更别说推动村的产业发展。为了不让村里的同志看“笑话”,也为了让村的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我充分利用自身市场营销专业优势,认真思考合作社农特产品销路。通过剪辑小视频、发朋友圈等宣传方式把客源“引进来”和参加各类展销会让产品“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宽所在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到一年便为合作社增收2万多元。在参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一过程中,我感受到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还有许多瓶颈等着突破,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年干部扎根基层,投身其中。要鼓足迎难而上的勇气,直面乡村经济发展难题,要发扬实干精神,勇往直前,敢闯敢试,不断探索找到适宜当地经济发展的路径。

初心不变,信念如磐,从“书呆子”到为民服务的“勤务员”。刚到村工作期间,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不敢讲、不敢说,更不敢去做,活脱脱的“书呆子”,只是默默地看。基层工作纷繁复杂,群众关切的问题更是千丝万缕,要解决好老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并不容易,这需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宗旨,做久久为功的努力。驻村这一年多里,我把“群众事”当成“自己事”,不断找准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帮助他们化解“急难愁盼”。得知村里还有农户使用简易旱厕时,我便与驻村队员一起申报项目,协调资金,最终改善村内36户144人的如厕问题,打通驻村的卫生厕所改造的“最后一公里”;得知农户孩子的教育支出较大时,我便积极为其争取到户项目补助资金,并引导其到村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得知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身体不适时,我便主动送药上门。正是在为民服务的点滴小事中,让我更加理解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也更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到基层一线的意义,我通过重重关卡,成了为民服务的“勤务员”。

发布人:选调之声 发布时间:2023-11-22 08:47 收藏 阅读人次:1769

初审:图南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