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奔赴“良渚之约”解锁“共富密码”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镇人民政府 祝雯雯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指出,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以独树一帜的创新创造、一脉相承的坚持坚守,树立起一座座文明高峰。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发展、历久弥新,不断吸取世界不同文明的精华,极大丰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园。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传统文化如一口“深井”,乡村振兴之“泉眼”便蕴藏其中。基层干部要奔赴“良渚之约”,聚焦“良渚论坛”,以“凿深井”思维激活传统文化“泉眼”,以“一山翻过一山找”“一声接连一声问”“一步紧跟一步寻”的执着精神,走好“传承”“发展”“奋进”之路,解锁乡村振兴“共富密码”。

重温“历史回响”、深思“万物起源”,一以贯之走好“饮其流者怀其源”的传承之路,追本溯源解锁“生态振兴”密码。漫溯千年文明,环游钱塘北岸,在浙江余杭之心,良渚文化熠熠生辉。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无须华丽的辞藻、不用繁复的修饰,良渚文化记载了一地繁衍生息的本来面貌,为基层干部寻访乡村物产的“体”“形”“貌”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历史教材”。广大基层干部当奔赴“良渚文化”之约,从文化遗产的“体”“形”“貌”中解锁文旅融合的“魂”“脉”“韵”,深入研究“方志典籍”“文化古迹”“经史子集”,解锁藏于其中的“资源禀赋”,一步一个脚印“进山林”“访民宅”“做规划”“定线路”,打造一条集自然风貌和人文雅韵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线路,既让人们看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自然美景,又让人们感受到“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人文雅韵,为乡村振兴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力量”。

寻访“时代印记”、洞悉“万物互联”,一脉相承走好“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发展之路,溯流从源解锁“产业振兴”密码。“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玉文化是泱泱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出土的诸多精美玉器,是中国玉文化史前高峰的遗产,除此之外,埋藏地下、储量可观的炭化稻米,也印证了兴旺的稻作农业,和手工业遗存共同成为社会分工复杂化的写照。透视“良渚文化”,广大基层干部要解锁出“万物互联”的哲学,依托丰富的物产资源和生物品类,走特色产业的品牌化之路,激活产业振兴的“强大引擎”。要想找到“万物互联”的“切入点”,基层干部必须走出“高楼大厦”,走向“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市场一线”,以躬身示范的“田间劳作”、身体力行的“厂房体验”、脚踏实地的“市场走访”连通“产业链条”,做到“扎根本地找亮点”“跳出本地看本地”不断为乡村产业“补链”“强链”“壮链”,让“小特产”成为“终端货”,走出“小村庄”进入“大商超”,擦亮“可溯源”“无公害”“纯天然”的“金字招牌”,激活产业振兴“满池春水”。

砥砺“守正创新”、构建“人才雁阵”,一往无前走好“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进之路,正本清源解锁“人才振兴”密码。“中国需要认识世界,世界更需要认识中国。”沿着“良渚文化”的“历史长廊”,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和美乡村建设也将产生新的“质变”。文化互鉴必将助推人才交流,广大基层干部要奔赴“良渚之约”,从沉淀千年的文化遗迹中解锁“物产符号”、活用“历史典故”,让“良渚文化”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窗口”,吸引更多“鸿雁”飞入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基层干部要不断提升现代科技应用、基层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图文结合”的精心宣传、“饱含真情”的精诚邀约、“严谨细致”的精细服务,让那些卓越管理型人才愿接“橄榄枝”、那些身怀绝技型人才敢揽“瓷器活”、那些外出创业型人才能办“村公司”,助力对农村有激情、对农业有热忱、对农民有深情的人才扎根乡土,为广袤乡村的长远发展赋能添彩,推动乡村振兴的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发布人:12371网友bd2mh0 发布时间:2023-12-5 07:40 收藏 阅读人次:1193

初审:高朗 编辑:理理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