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四下基层”要以“实”祛“虚”

四川省富顺县兜山镇 怀德镇选调生 王朝虎 何洲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35年前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制度,其蕴含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凸显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当下,“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其中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只有解锁“四下基层”的“实”字密码,“实”下基层,与“实”俱进,才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面貌。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要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实效”祛“照本宣科”的“虚浮气”。我们党自诞生之初,就将“人民”二字深深烙印在旗帜上;但是惠民政策再好,倘若被“束之高阁”,群众知晓率低、理解有偏差,也不能起到普惠于民的效果。有些干部在宣传过程中照本宣科、自说自话、拍照应付,并没有真正聚民心、察民情、纾民困和惠民生。因此,广大党员干部作为群众接收党的声音的“传音筒”,要切忌说“师话”,好为人师、曲高和寡;切记说“实话”,语言上言真意切,贴近生活;要深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用乡音乡情、村话土话讲解案例,以引导式的见解、接地气的方式,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活讲精讲透,让党的政策主张深入人心、引起共鸣,让群众自发团结在党的周围。

调查研究下基层,要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实招”祛“纸上谈兵”的“虚架子”。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更是本次主题教育的鲜明特色之一。基层调研就是紧紧抓住问题导向,探寻查看问题最原本的面貌。现在我们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出现了新的环境和要求,但是问题不会自动找上门来,调查研究过程中想要准确发现问题,必须下一番苦功。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开展调研,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谨防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窗口”,不看“后院角落”;要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这样才能为制定务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提供现实支撑和决策参考。

信访接待下基层,要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实心”祛“有声无实”的“虚功夫”。信访接待直接接触群众的工作,也是检验党政机关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试金石”。只有把“群众上访”变为“干部下访”,代替“开空头支票”“画饼充饥”的行为,才能更好地掌握群众真实需求和急难愁盼,才能深入地探寻背后暴露的治理难题,才能及时地化解群众的合理诉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走村入户,踏进第一现场,把单一的座谈变为灵活的走访,把接待室搬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有人听、有人管、有人解”;同时要“对症下药”做好反馈工作,及时掌握信息、常态跟进诉求、积极解决问题,真正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才能解开群众心结,切实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升信访接待工作的质量水平。

现场办公下基层,要以“不指南方不罢休”的“实功”祛“华而不实”的“虚过场”。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是直接联系群众、距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将办事端口向下移动,直面基层群众,不仅能快速掌握基层民生和治理现状,还能对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和更深刻的体会,可以促使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排解在基层。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办事端口下移,深化“一线工作法”,把火热的基层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把一线发现的真实情况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从“会场”搬到“现场”,化被动“接招”为主动“破题”;要融入基层大熔炉,主动靠近群众、直面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干出实打实的新业绩,干出群众的好口碑。

发布人:何洲宇 发布时间:2023-12-7 11:52 收藏 阅读人次:2492

初审:易晗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