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选调生:驻村时光里的“功”与“力”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大黄岭村选调生 俞露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22年10月,根据组织安排,我来到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大黄岭村驻村锻炼,转眼已一年有余。这一年,对大黄岭的称呼从一开始的“大黄岭村”渐渐地变为“我驻的村”,如今已是脱口而出“我们村”。驻村时光里,与称呼一起悄悄改变的更是驻村的心态和能力,选调生正是在一次次“练功”中,不知不觉地“蓄力”、“成长”。

下足调研“苦功”, 积蓄一叶知秋的洞察力。以调研开局,以调研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强调的重要工作方法。调查研究重点在于“身”入基层,关键在于“心”到基层。要在调查“深度”上下功夫,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深挖细究,摸清问题;要在研究“精度”上下功夫,以“绣花功夫”的要求聚焦问题,见实见效。要听“民之所思”,将群众的“心声”作为指引调研方向的“指向灯”,要访“民之所忧”,把村民的“冷暖”作为检验调研成果的“试金石”。为了对大黄岭村的情况有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认识,今年我乘着镇里“五破五提”专项行动的东风,花了四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走访调研。走访中,将语言从学生气的“普通话”改成了群众喜欢听、听得懂、听得进去的“家常话”;让脚步从“水泥路”“柏油路”走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房前屋后的“泥土路”。这样一来村民们从给我们吃大门紧锁的“闭门羹”到请我们进屋喝“热乎茶”。沉下心、迈开腿、俯下身,下足调研“苦功”。就这样,我们积蓄了“一叶知秋”的洞察力。

施展宣讲“硬功”,增强深入人心的感染力。基层宣讲是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四下基层”中的关键一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得好不好,关键还是要看群众理解不理解、支持不支持。选调生在“校门”积累了较为先进的理论知识,跨入“公门”后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应当好党群沟通的“连心桥”,获取群众理解支持。带着宣讲的使命感,“精雕细琢”稿件,找准理论政策与百姓的同频共振点,既讲国家发展的“大道理”,也讲柴米油盐的“小故事”;“耐心打磨”语言,将“党音”化为“乡音”,让表达不仅“上接天线”更“下接地气”;“千挑万选”舞台,把宣讲地点选在农家院坝、文化礼堂等群众的“舒适圈”或是学习强国、视频号等线上的“朋友圈”,让政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就这样,施展宣讲“硬功”,变“宣讲”为“互动”,“春风化雨”般地让村民们对文件要求、政策程序 “熟稔于心”。就这样,我们增强了“深入人心”的感染力。

使出实事“真功”,练就担当作为的执行力。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作为选调生,应当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机遇,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敢于担当、勇挑重担,不“拈轻怕重”,不“挑肥拣瘦”。驻村以来,有过迎接检查、总结汇报时的“抓耳挠腮”,线上是千头万绪的台账材料,线下是探本求源的实地勘探;有过调解矛盾、化解冲突时的“束手无策”,耳边的方言我们还“一知半解”,面前的纠纷却往往是“说来话长”;有过抗洪救灾、转移群众时的“狼狈不堪”,脚下是走不完的泥路,脸上是擦不干的汗水;有过走访调研、贫困慰问时的“忧心忡忡”,手上是“轻飘飘”的调查问卷和慰问物资,心头却是“沉甸甸”的“民生民计”和“急难愁盼”。越是任重道远,越要把步子迈实。在一件一件做事、一步一步走路中,我们攻坚克难,不断坚定“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收获村民们的一次次“点赞”、一张张“笑脸”。就这样,我们练就了担当作为的执行力。

“练功”方可“蓄力”,“蓄力”才有“功成”。在基层“墩苗”的日子里,选调生应当用好“功”与“力”,不断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为共同富裕增添青春力量。

发布人:黄岭小鹿 发布时间:2023-12-20 00:32 收藏 阅读人次:3795

初审:吴晓 编辑:理理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