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选调生体悟:用“乡言乡语”拉近干群关系

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上方村选调生 任新鹏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在基层,无论是上级部署工作,还是同级沟通交流,抑或是下村入户走访,方言几乎涵盖日常工作中所有场景。而作为一名驻村锻炼的选调生,若想拉近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就必须打破语言“屏障”。唯有熟悉“乡言乡语”,听懂百姓的话,讲百姓听得懂的话,才能真正了解群众、走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

唠好“家常话”,问群众之所需,方知百姓冷暖。初次下村,“不知所措”是我最直观的感受。每当群众前来,村干部都会和群众有说有笑的用方言交流,而我则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坐立难安。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向村书记“取经”。“多和群众拉家常就是最好的工作方法,小任,多去和乡亲们聊聊天呀!”村书记笑着对我说。于是,每天工作完成后我都会听村干部讲方言“磨耳朵”,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就请他们用普通话帮我“翻译”。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惊喜地发现群众讲的方言我已经可以听懂一部分。此后,我便时常行走于田间地头,在一次次走访慰问中尝试和群众沟通交流,了解并记录群众的诉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村里的“家长里短”越来越熟悉,也渐渐地让大家记住了我的名字。

讲好“大白话”,答群众之所问,方可转变角色。刚到村锻炼没几天,正赶上村里要筹备党日活动,村书记和我说:“小任,你学历高,能不能给大家做一次宣讲,也算在村里亮个相。”接到这个任务,我认真准备了很久,可当我走上讲台,却发现大家听得频频摇头。“你们这些大学生讲话文绉绉的,我们完全听不懂。”“这小后生一看就是个读书人,能吃苦能干活吗?”村民的质疑让我反思:如何才能摆脱“书生气”、更加“接地气”?我向村里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请教经验,他们告诉我:“小任啊,和乡亲们沟通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讲出‘泥土气’和‘乡土味’,不仅要多观察,学会听方言、记方言,还要多开口,试着学方言、用方言。”于是,我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当地常用的方言俚语和表达方式,并尝试应用在工作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我逐渐从村民口中的“大学生”变成了“小同志”。

不说“场面话”,解群众之所难,方能成长成才。在一次整理村内人口信息时,我发现村里有不少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于是我马上向村书记表态,一定在驻村期间帮他们改善生活。村书记却只是笑了笑:“孩子,你有这份心,我很欣慰,但帮扶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你可知道这些村民的急难愁盼到底是什么?”村书记的话顿时让我感到一阵脸红。是啊,仅凭电脑中的信息就许下一番豪言壮志,怎么可能真正帮群众纾难解困?脚步向下迈,才能真正走近群众。于是我定期走访村内孤寡老人、残障人士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等特殊群体,了解他们的诉求,能当场解决的马上采取行动,不能当场解决的及时反馈至村两委,并统筹规划使用选调生服务群众经费,定期为他们送上慰问物资。我想,唯有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俯下身子沉到基层,以实干求实效,才能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不断收获成长。

发布人:一缕曙光 发布时间:2023-12-21 11:56 收藏 阅读人次:2889

初审:向阳 编辑:理理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