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驻村日记中的那一抹“红”

四川省隆昌市石燕桥镇净土村第一书记 张诗蕊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岁聿云暮,一元复始。我端坐桌前写驻村日记时翻到了驻村第一天的笔记,随后便兴致勃勃地浏览起来。一年多的驻村时光在我的脑海中徐徐展开,从最初的无措到如今的坚定,村里的一草一木都见证着我的成长。回顾驻村日记,发现语言的差异是开展工作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障碍,语言不通、听不懂等情况是在驻村期间是经常遇到的事,但是,这并没有成为我停滞不前的理由。相反,我努力向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学习,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抹“红”。

2023年5月,小路上那一抹“红”,就是最美的背影。

5月,我和驻村工作队去看望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我们分组开展活动,有的为老人理发、修剪指甲,有的和老人们聊家常,倾听他们诉说往日故事,有的为老人们分发面包、盒装小馄饨等食品。短短一个下午,我们看见了一个又一个阳光明媚的笑脸。随后,我们又在村妇女主任的指引下,给6个留守儿童送去了书包、笔记本、水彩笔等学习用具,勉励他们好好学习,早日成才,并为一个婴儿送去了所需的营养米粉,和这6个家庭结成帮扶对子,一对一留下电话方便联系。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感觉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2023年8月,雨中的那一抹“红”,就是最美的逆行。

8月,石燕桥镇遭遇了多年不遇的极端天气,短短2个小时左右的狂风暴雨,成百树木被吹断,三条村组公路被阻断。那几天,我和村“两委”干部分班巡查,群众有困难时,我们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有时候刚泡完面充饥,吃不到一半,紧急的电话一响起,立马又丢下碗筷,披上雨衣,一头扎进雨水中。有同事说,书记你需要去休息一下,先把面吃了吧。我心里在想:“饭什么时候都可以吃,但在这个危难关头,我这个驻村第一书记,不带头,怎能对得起群众。”我和村“两委”在此次灾情中,逐户逐人登记村民并转移了26名体弱多病的老人。看着大家都安全了,我才放心。

2023年12月,村里的那一抹“红”,就是最美的未来。

我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也知道要想赢得村民的信任,快速打开工作局面,就必须实干,安下心、扑下身,扎扎实实把每户村民的情况摸清,诉求一一记好。这是一项又苦又累,而且见效慢、不讨好的工作。为此,我也有过皱眉、有过叹息,但没有抱怨,没有泄气。我主动向乡政府、村干部和其他驻村书记讨教,同村里的老党员、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子的发展意见、思路对策。为了把村里的村情民意吃透,村“两委”干部每天陪我去田间地头、庭院炕梢,这成了我们每天“打卡”的地方。我以“进百姓门、吃百家饭、知百家情、办百家事”为工作方法,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促使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

2024年2月,田间的那一抹“红”,就是最美的收获。

“去年你家的地收成很好,今年打算种点什么?”“我看你家刚耕完地,准备什么时候播种?千万别抛荒。”2月18日,我和村“两委”走进农户家中,了解春耕进展情况。这段时间,村干部和党员纷纷入户宣讲政策、答疑解惑。由于许多村民在外经商,村里组织了一支由8名党员参与的春耕生产服务队,主要帮助一些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做好春耕生产,或将土地流转到专业种植大户、合作社,做到耕地不抛荒。在田间地头,我带领驻村工作队组织党员农技人员指导村民进行土地翻犁、拉线、移苗种植等工作,组织村干部、种植户等,听取农技人员讲解,让田间地头变成了“农技课堂”。

发布人:12371网友9jaqc7 发布时间:2024-2-18 17:41 收藏 阅读人次:1306

初审:江容 编辑:理理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