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城里娃儿”的种稻日记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郑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24年2月19日 星期一 晴 雨水

  今天是我来到“贡米之乡”郭家湾村驻村的第365天,时光如梭,不知不觉已经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完整的春夏秋冬。这一年来,我“脚踩泥土,手撷芬芳,躬身劳作,悉心管护”,翻开驻村日志,满满地都是水稻种植的经验诀窍,记录着一个“城里娃儿”到“种粮小伙”的蜕变。这一切都得从上一个“雨水”节气说起。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亩瑟瑟半亩红。春寒料峭,雨水渐丰,蓄满水的稻田静谧在落日余晖下,这是初春下的暖阳,呼唤着世间万物悄然复苏,“郭家湾贡米”也将在这千亩梯田上开启一生的旅程。

  育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切都得从育苗开始,村民们把谷种从粮仓中搬出来,放在柔和的阳光下透气,然后倒入大水缸,捞去浮壳,剩下的种子就成了稻田整个春天的希望。种子经过3~5天的冷水浸泡,吸收了足够的水分后,再放进大木桶中用稻草、砖或岩石来覆盖保温,等到良好天气来临时便可进行育秧。 

  耕地

  人勤春来早,户户农事忙。一场春雨,滋润大地,广袤的田野间,春潮涌动,勤劳的黄牛、水牛、“铁牛”在田间忙得不可开交。田间的白鹭,在等待翻犁后土壤中藏着的小鱼小虾和昆虫蜉蝣,美美地饱餐一顿。

  插秧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谷雨前后,所有的稻田早已翻犁耙平,急等“温室”的小苗“安家落户”。田间人来人往,田埂上这一捆、那一摞摆放着绿油油的秧苗,拔秧、抛秧、插秧,白茫茫的水田陆陆续续被秧苗填满,从稀稀疏疏到茂盛稠密。 

  管护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夜幕下的郭家湾,知了和稻蛙那欢快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诉说着夏日的美好,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才渐渐偃息下去。清晨,牛儿行走时那清脆的铃铛响声和农夫腰间镰刀撞击的“刀匣”声打破了这片宁静,勤劳的农民又开始了一天忙碌的生活。昼夜更迭,不断汲取着日夜精华,似乎就在一夜间,所有的秧苗都开始抽穗扬花。为了提高贡米的品质,农户们选择有机农家肥作为贡米生长的最佳养料,除草除虫、引水灌溉等系列保丰收的措施也一直在进行中。

  经验丰富的村民往往会选择适当的时间给稻田灌水,幼苗浅水护养,长苗高位灌溉,对待刚插下的秧苗像对自己的孩子一般爱护。种稻杨叔告诉我,很久以前,水利设施尚未完善,村民们为了引水灌溉农田,熬更守夜排队取水,三三两两,繁星之下,与明月作伴。

  收割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经过风吹雨打、烈日暴晒之后,稻穗越长越大,越来越饱满,慢慢由郁郁葱葱的绿色变成了一望无垠的金黄色。金黄色是丰收的最美色彩。风吹稻禾,大地耀金,处处弥漫着稻香,郭家湾村的村民们在每年割下“第一镰”稻谷前,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迎接丰收的喜悦,逐渐形成了贡米“开镰节”。

  晾晒

  一年之中开心事,喜看丰收粮满仓!金黄的稻谷堆成了小山,农户们用木耙推开稻谷,让它们均匀地在地上晾晒,不时用木耙来回翻动,直到水分晒干,再用风谷机除去谷中杂质,得到满满一筐,装袋进仓。他们用手抓起几颗谷子品尝,咬得脆脆地响,脸上不禁露出丰收的喜悦,这是稻谷的一生,也是农户们一年来辛勤劳作的成绩。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其实不只是一粒米,所有粮食的背后都有着辛勤的劳作和时间的酝酿。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两个确保”,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无论是传统的刀耕火种,还是农业现代化精细管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都需要创新驱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向田间地头,践行强农兴农使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断提炼总结乡村一线的生产经验,以独特的视角,积极探索农业生产管理新模式,培种育苗新方法,高效种植新技能,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转型升级。
发布人:阿祖写文章 发布时间:2024-2-19 10:47 收藏 阅读人次:1765

初审:邱莫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