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探源“湖湘文明” 助力“诗意栖居”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 何竹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湖南省大力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通过文物考古和保护工程、湖湘文化保护传承工程、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工程、让文物活起来工程、文物数字化工程、文物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传承到今天。优秀的历史文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无论在哪一段时期,都塑造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湖南省历史代表文化——“湖湘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大地,自古盛植木芙蓉,故有“芙蓉国”之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探源中华文明,建功新时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为此,湖南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就是要以文物保护为依托,让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高度融合,从而赓续历史文脉,助力湖湘发展。  

说到文物保护,一般的认知就是不去破坏那些老祖宗留下来的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董”。其实,这仅仅是“文物保护”的一个部分。全面的文物保护工程,从时间段看,包括古文物和革命文物两大类;从具体的方式方法来看,涵盖了考古、保护、传承。再从“传承”来说,还包括用数字化等手段让死板的“文物”活起来,以及文物人才队伍建设等等。因此,文物保护工程是一项纵贯古今,链接未来的伟大工程。湖南由此而决定实施的“六大工程”,正是为中华文明探源做更多“湖南贡献”的有力举措,从多角度为综合性的文物保护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纵观人类历史,文化传承如同璀璨的繁星,照亮了人类文明的道路。它凝聚着无数先人的智慧与心血,也承载着我们对于未来的期望与信仰。正是这种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让我们能够在多元化的世界中找寻到自己的根与归属。对于像湖南这样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大省来说,“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是其显著特点,“湖南简牍”、马王堆汉墓,以及其他重要考古遗址、历史文化标志性文物建筑等,都应该在“考古”中丰富其内涵,在“保护”中完善其构架,在“传承”中弘扬其精神,让期望在这里碰撞,让信仰在这里升华。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宜居城镇建设的要求,而体现“乡愁”的传统村落、文庙书院、祠堂家庙等,从广义上来说,也属于文物保护范畴,利用好了,对于丰富一个地方的文脉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湖南的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除那些名声在外的文物、建筑、遗址外,更注重这些普及面广,文化渗透力强,充满地域特点的文化元素。这样,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就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有助于文化底蕴的整体提升。

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孔子亦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里的“诗”,其实就是我们所传承并不断更新的传统文化。探源“湖湘文明”,用好文化的“兴观群怨”功能,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才更能实现“诗意栖居”。随着“六大工程”的实施,湖湘大地上的文化气息将越来越浓,为中华文明探源的“湖南贡献”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发布人:云天一鹤 发布时间:2024-3-26 11:36 收藏 阅读人次:1077

初审:图南 编辑:祁梦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