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选调札记:以青春之名修好“百千万”重点课程

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黄坑镇人民政府 赖晶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对“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广东立足本地实际,深入学习借鉴,大力推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探索“补县镇村短板、激县域经济潜力、畅经济发展循环”新发展路径。

回望在韶关黄坑村驻村一年半以来的日日夜夜,亲眼见证“百千万工程”的开局起步,我深知新时代浪潮下找寻适合乡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路子是每一位基层干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责任与义务,更是我们每一位驻村选调生必修的课题。

修好进“百家门”的驻村“百”字村情民意调研课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聆听群众呼声与诉求。初入黄坑村时,我只敢亦步亦趋地跟随在村支书身后,稚气的脸庞和生涩的言语使得村民们不那么爱搭理我这名初出茅庐的“小学生”,只能沦为“背景板”。“无知”的焦虑和不安笼罩着我,如何融入群众成为横杠在我面前的最大难题。于是,秉承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传家宝”理念,我积极开展入户调研,进“百家门”、明“百家意”,开始由被动接触转为主动靠近,深入走访下辖7个自然村、14个村小组、700余户农户,全面了解黄坑村基本村情、资源情况、文化习俗、产业发展等,详细记录村民们的各项需求,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工作之余,与阿婆学习学习饺俚糍的做法,和阿公唠唠儿孙琐事,努力化解我与群众之间的隔阂。从一开始的腼腆无措,到与村民“混脸熟”、说心里话,实现了从“校门”到“机关门”的转变。乡里乡亲也逐渐会与我“抱怨”种粮补贴怎么还没到账,“麻烦”我帮忙写申请书、“询问”我办事流程、邀请我喝茶吃饭……

修好激“千人劲”的驻村“千”字乡村建设宣传课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提高群众“理解度”与“共鸣率”。提高“百千万工程”知晓率,是我作为新上任“小宣传员”的一大重任,却在第一步,就被“封”住了嘴。群众看着我给他的传单,听着我从“千万工程”讲到“百千万工程”“1+4+7+9+N”,摇头道“听不懂嘞,是不是又要签名?还是要拍照?”我尴尬得“哑口无言”,赶忙否认。群众不想听、听不懂、没认同感与参与感致使我这个宣传员刚“上任”就“停任”。正当我不知如何“破局”之时,卢主任拍了拍我的肩告诉我:坐在办公室是想不出办法的,我带你一起去走走。于是,我知道了宣传“小课题”也潜藏着“大学问”。我开始选好宣传时机,摒弃“教书式”的“本本主义”讲解方式,依托村民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现实出发,并融入切身生活场景,解释对群众来说较为抽象的“百千万工程”。通过唠嗑等“聊天式”宣传方式,跟村民们勾画黄坑村开展“百千万工程”将会形成的美好图景。还组织活动,激发群众投入乡村建设的干事劲头……逐渐地,群众从不理解、不赞同、不支持,转变为积极配合、主动关心、踊跃参与绿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百千万”重点工作。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此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当我们村干部早起种树时,听到的不再是“为什么种我们家门前,为什么‘霸占’我家地”的质疑,而是“阿妹,需要搭把手么,我家院子里也还有位置哩”的热心。

修好连“万家业”的驻村“万”字产业兴旺富民课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回应群众“心之所向”与“期盼关切”。“产业怎么‘旺’起来、农民口袋如何‘鼓’起来”,是黄坑村发展的“必答题”,也是我作为驻村选调生的“考题”。黄坑村与圩镇接壤,许多村集体土地被划为国有资产,无法归村集体使用,新招引的产业项目缺乏土地要素保障,支书便“盯”上了上坑、旱排连片的闲置土地。可别看面积不大,加起来仅40亩,却涉及20多户人家。我们拿上流转合同,对照着名单,一户户敲门,一遍遍讲明来意,耐心地和他们说道:“土地可以‘租’出去换钱嘞,每亩土地每年可以收到200元的‘租金’,合同期到了后土地还可以拿回来,租满五年还可以涨租金,租得越久钱越多。到时候养鸡场建好后,需要的话还会优先招大家去里面工作,能领工资呢。”村民们都非常开心可以有额外收入,但还是担忧土地“租”完后是不是自己的、合同到期后能不能将土地“复原”等,我们详细地解答村民各类心系的问题。明白后,村民们都陆陆续续地在合同上签下名字,推进村级产业项目落地的同时,有效发挥闲置资源效用,拓宽村集体与村民的收入渠道。

此外,我们村构思谋划利用本村红色文化优势,结合周边典型村许村农业主题公园“3+N”农文旅发展模式,探索发展集观光休闲、动手采摘、文化沉浸拓展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线路,扩大村子的吸引力与竞争力。然而,现阶段想要实现该蓝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仍旧有较长的路要走,这也是下一阶段我驻村工作需努力的方向。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驻村以来,作为村庄发展、产业兴旺、人民幸福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我深感欣慰与自豪。在接下来的驻村时间里,我将继续向下扎根,修炼好“基本功”,接好乡村振兴“接力棒”,以青春之名,坚定为民服务的初心、促国复兴的“壮气”,一步一脚印,在平凡的岗位上,尽我之能,书写不负人民、不负组织、不负青春的满意答卷。

发布人:12371网友i202p3 发布时间:2024-4-23 21:49 收藏 阅读人次:1437

初审:王嗣音 编辑:理理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