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驻村随感:我与“吾村”共“芳华”

甘肃省渭源县上湾镇党建工作办公室 惠施贤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又到一年春华时,桃红杏白漫山川。转眼我和帮扶队成员们到甘肃省渭源县麻家大庄村驻村已有两年。两年的时光流转,我们驻村的足迹已遍布每一处山峁梁屲、每一户烟火人家,奋斗的汗水,浓浓的乡音,一起浇灌着我们这棵“驻村小树”在属于我们的“根据地”上稳稳扎根、向阳生长、倾情奉献,结下了难舍难分的“驻村情缘”。

初识面,学习“小树苗”扎根乡土,以“村”为“家”“沉下来”。

2022年春,我与这片土地初相识,一时不太适应农村生活,村上三名驻村队员家里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诸多牵挂,但对“小家”的牵挂没有让任何一名队员打退堂鼓,我们知道我们肩上已经扛了一个“大家”的期待。我们明白,只有“沉”得下、“待”得住,才能“驻”得好、“帮”得实,于是我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与信心,下定与此村此地相知相守的决心,先从抓基础保障开始,从当好一个洗菜、做饭的合格“炊事员”开始,融入乡土和乡亲们。在村民朋友的指导帮助下,我们在村部院内外空地里种上葱、蒜、辣椒、茄子、白菜等,带头打造起小菜园,并学习当地农户饮食习惯,在烤洋芋、浆水面、臊子面等各种农家饭菜中获得了很多成就感和小乐趣。村里的“小灶”办得风生水起,不但解决了队员们“下得来、住得好”的问题,更成了凝聚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乃至村民群众的“暖心之家”。

再相知,甘当“小学生”勤学好问,以“民”为“师”“融进来”。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当我们初来乍到,看到镇村干部每天早出晚归,走村入户,刚出东家,又进了西家,了解户情、调解矛盾,把上级各项政策落实到群众“最后一毫米”的忙碌身影,“如何发挥好帮扶队作用,做到帮忙不添乱?”成了我们驻村工作队首先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放下官架子,甘当小学生”是我们找到的第一个答案。我们积极主动融入当地干部群众,跟着他们投入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防返贫监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理、环境卫生整治和春耕生产、政策宣传宣讲等各项重点工作中,学习他们行之有效的农村工作方式和宝贵经验,历练自己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为驻村帮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切切实实融入了基层“三农”工作的火热实践中来。

共奋斗,争取“勤作为”真帮实扶,以“民”为“亲”“干起来”。

越是沉下去深入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就越能深切地感受到乡村是一个大舞台,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我们驻村工作队成员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在积极宣讲政策、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工作上积极作为,勇挑重担,通过清单化管理,按时高效完成各项既定任务的同时,积极学习政策理论、实践经验,虚心向村民群众请教学,持续磨砺农村工作本领。我们还在为民办事服务中发挥好各自行业、专业优势,利用我和县中医院派出队员的中医基础,为受腰椎、颈椎等疼痛困扰的留守老人等提供上门推拿服务,缓解他们病痛的同时,也增进了干群的感情;另一名队员是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派下来的,村民谁家的羊要繁育,谁家的牛要产崽都来找他帮忙,久而久之,驻村工作队也成了村民信任的“全科医站”。就这样,我们在点滴为民实事中激发着群众的内生动力,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更把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好政策在麻家大庄村落到实处。

回想着自己与眼前这个普普通通西北小山村的点滴,远望逶迤的群山繁花正盛,近看嫩绿的菜芽向阳而生,抽芽的绿树掩映着一块块希望的田野,诉说这春日芳华和生生不息的耕耘与奋斗。

我们已和小村融为一体,从“春华”到“秋实”,不分你我,不忘初心,不懈前行……

发布人:猫有一朵云 发布时间:2024-4-24 14:40 收藏 阅读人次:2011

初审:楚搴 编辑:理理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