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深悟新农人“有枝可栖”的“大小”乾坤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 杨莹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一书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全书系统性地阐释了我国新时期人才强国建设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人才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国之强弱,不在甲兵,不在金谷,独在人才之多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广袤基层的“沃土”已然成为“新农人”竞相奔赴的“崭新舞台”。基层党组织要“以小见大”,聚焦“引育留”多维发力,让广袤乡村形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人才发展新格局。

以“小切口”彰显“大格局”,连通产业“链条”、扎稳引才“马步”,“精准适配”释放“产才融合”新动能。“没有梧桐树,难引金凤凰”,面对乡村产业的新机遇,基层党组织“等风来”不如“乘风飞”,在“广撒网”和“精招引”中拓宽新农人“蓄水池”,让更多“有识之才”竞相奔赴。“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要想引入“可用之才”,基层党组织要放眼产业发展的“大格局”,找准产业所需的“小切口”,做好“准备工作”,做到立足“一方水土”、溯源“一地风情”、深谙“资源禀赋”、走访“特色产业”,以不拘一格引才的“大格局”建立与之匹配的新农人招引计划方案,在“广撒网”中加强与乡贤会、各地商会的紧密联系,打好“感情牌”,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交流本土经济发展现状,做好政策解读,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在“精招引”中依托产业结构特色,健全与高精人才定期联络机制,不断健全安家费、科研经费、创业贴息贷款、人才公寓、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的激励保障机制,形成“产业所需”与“人才引进”精准匹配的发展格局。

以“小创新”写实“大文章”,打通院校“通道”,搭建育才“舞馆”,“量质并举”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当前乡村产业的竞争,已然从单一的产品竞争走向“产业链”竞争,面对崭新的发展形式,基层党组织要聚焦“返乡大学生”“返乡企业家”“农技工作者”等“新农人”建立灵活的“培训理念”,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不断创新培养方式,将学习涵能、岗位锻能、院校提能等有机结合起来,引入“专家梯队”“传帮带系统”,联动相关“研发高校”“技术平台”“技术巧匠”为人才定制“实训菜单”,对于知识型“新农人”,基层干部、村干部担任导师,从“农业基础知识”切入为其“强基固本”;对于实干型“老农人”,应注重传授电商、直播、无人机等现代化课程,做好“店铺运营”“产品推广”等后续服务。还要立足乡村振兴的崭新发展,为新农人搭建实践平台、科研基地、创业基站,积极举办“创新竞技”“科技角逐”“智能比拼”等竞赛活动,为新农人搭建“田间舞馆”,助力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展所长”,成为“量质齐优、一专多能”的“高能”人才。

以“小服务”诠释“大精诚”,健全评价“机制”,筑稳留才“乐巢”,“精细服务”营造“近悦远来”新生态。“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乡村振兴并非一日之功,要实现农村的长久发展,必须做好人才工作的“全篇文章”,在“知人善任”中做到“人尽其才”。要提高“人才黏性”、形成“新农人”集聚“磁场”,就必须不断促进“项目落地”,出台能够长期坚持并有效落地的政策。基层党组织要拿出爱才的“诚意”、容才的“雅量”和用才的“良方”,树立强烈的人才服务意识,既要“留身”更要“留心”,不断健全多元化、复合型的人才保障机制、完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细化关心关爱措施、优化精准服务,补足短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才生活配套,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纵深覆盖,营造“近悦远来”的爱才惜才氛围,以优质的后勤服务换得“新农人”的职业获得感、成就感,让新农人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一线担当作为,推动各类人才在乡村热土扎根、深耕,放开手脚干事创业,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才发展新格局。

发布人:陈可 发布时间:2024-4-30 13:05 收藏 阅读人次:1446

初审:林竹 编辑:文小汇 责编:理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