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全会强调,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做到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广大党员干部应校准全面深化改革的“民本方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走稳、走实、走深改革的为民之路。
校准“民之所需”的改革方向,厚植“问需于民”的赤子情怀,持续走稳“为了人民”的改革之路。“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点。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的思路,将人民需求置顶,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疾苦。要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广泛收集民意,真正了解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方面的迫切需求。要以问题为导向,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制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改革措施和政策,确保改革的每一步都能回应人民的期待,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
校准“民之所盼”的改革方向,涵养“问计于民”的谦逊之姿,持续走实“依靠人民”的改革之路。“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为了人民的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的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要搭建多样化的平台,拓宽民意表达渠道,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改革决策,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汲取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校准“民之所向”的改革方向,砥砺“问效于民”的担当精神,持续走深“造福人民”的改革之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改革的目标宏伟而朴素,奔向的就是人民的好日子,所以改革的成效最终也要由人民来评判。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审题答题,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干实事、务实效、出实绩”的优良作风推进改革,摈弃“只重面子,不重里子”的错位政绩观,将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准则。要关注改革措施是否真正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是否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评价和意见,并不断调整和完善改革举措,让改革发展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