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为选好人才、用对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了基本遵循。“汇百川之智,聚天下英才。”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无论是科研攻坚、乡村振兴,还是基层治理、应急处突都需要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唱主角”,各级组织部门当扛实担当,用心写好育才造士“时代文章”,在源源不断汇聚人才、造就人才中激荡干事创业的浪潮,真正擦亮“满眼生机转化钧”的发展气象。
以“打破常规”的魄力招贤纳士,写好引才文章。“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放眼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而说到底竞争的动力与优势在哪,关键就在“人才”二字。然而如何引得“凤来栖”,也成为了摆在各地区面前的必答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发展较落后、客观条件较差的地区而言,更是横亘在面前的一道难关。各级组织部门当深刻洞悉各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主动拿出“打破常规”的魄力招贤纳士,既要有“不走寻常路”的出其不意,借助校企合作、乡情纽带、在线窗口等载体抛出“橄榄枝”,也要打破束缚人才的条条框框,跳出“唯学历论”等形式窠臼,始终根据地区发展客观实际进行精准引才,真正让各类人才找到自己的奋斗舞台,写好引才文章。
以“因材施教”的用心蹲苗孕穗,写好育才文章。“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要想引来的人才立马就能“用”,显而易见是不科学的,无论是对当地环境的不熟悉,还是对工作内容的接轨转化,都需要时间去适应、需要过程去磨合,如何让本土人才和外来人才都能绽放光热,最重要的还得是“量体裁衣”精准滴灌。各级组织部门当以“因材施教”的用心去蹲苗孕穗,既要根据人才“画像”从年龄、喜好、个性、履历等各维度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搭建起适合人才成长路径的培训体系,在“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中给予丰沛养分,同时也要让人才在风雨中成长、在挑战中进阶,通过“传帮带”模式和实训演练等,进一步提高人才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写好育才文章。
以“慧眼识珠”的眼光知人善任,写好用才文章。“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深度聚焦发展前沿,无论是百花齐放的传统行业、还是欣欣向荣的新兴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都更偏向“个性化”“专业化”,大家赛跑的赛道也越来越精准和小众,只有在某个领域有“一技之长”,方能扎稳脚跟、赢得优势。各级组织部门当以“慧眼识珠”的眼光知人善任,既要建立起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脱颖而出,主动给予其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机遇,也要主动在一线发现人才、识别人才,让实战能力强、干事经验多、创新思维好的人才“挑大梁”,让其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效能,在助燃事业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真正让广大人才看到无限希望、拥抱美好未来,写好用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