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思丽

2023年个人作品集

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调查研究需“势如破竹”

调查研究,既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当前,一些地方开展调查研究“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或停留在“浅水区”小打小闹,下足“纸面功夫”上报文章就“圆满收官”,成果转换的“刀刃不快”,“摧枯拉朽”不够“干脆利落”,调研发现的问题依然“藕断丝连”,这样的调查研究缺少力度、深度和效度。领导干部搞调查研究,要练好“劈柴功夫”,瞄准裂缝,用好巧劲,一凿到底,以“势如破竹”之力,让调查研究“准、快、实”。

靶向问题,以“有的放矢”之势先破调查研究“云里雾里”的“头节竹”。在第一节竹子的开口处着力,下面的一段竹子就会迎着刀口处裂开。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提起问题的“领口”,“一个扣子一个眼”解决问题。不坚持问题导向的调查研究,注定是“无头苍蝇”,在基层乱钻乱转,半天也抓不准问题的要害和关键,陷入“云里雾里”,东一锤西一棒,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主题明确,调查研究才能“顺藤摸瓜”,矛盾才能迎刃而解。工作的薄弱环节在哪里?政策堵点在哪里?群众关切点在哪里?调查研究的“探头”就应该延伸到哪里,这是调查研究的根本所在。干部在每次开展调查研究前,须明确主题,放小切口,奔着问题去抽丝剥茧,条分缕析,理清逻辑,察准根源,找准着力点,逐个击破问题,让调研取得“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成效。

用好巧劲,以“力透纸背”之势再破调查研究“虚多实少”的“空心竹”。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其中在批评主观主义时,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对子来讽刺脱离实际、华而不实、脆而不坚的主观主义学风。诚然,“理论味”浓于“泥土味”的调查研究,难以“站得住脚”。当前,一些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看似“长篇大论”的调研报告,实则“空话套话”多,“有血有肉”的“干货”少,这样的调查研究“有形无神”。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要用好望闻问切的“巧劲”,锤中“问题软肋”,擦亮“实事求是”底色,着力避实就虚,不“虚情假意”待群众、不“虚头巴脑”走过场。要当好“忠实听众”,切实把“舞台”和“话筒”交给群众,在摸实情、出实策中让调查研究“实至名归”、遒劲有力、深透细实。

一凿到底,以“掷地有声”之势力破调查研究“半生半熟”的“毛笋竹”。雨后春笋,若不及时采摘,便会迅速生长成为“倒大不细”的小竹子,既不能吃,也不能用。调查是基础,功夫在研究,目的在转化。形成书面成果,只代表“工期过半”,还不能草率“验收”,得以能否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论英雄”。一些干部调查研究的材料写得很“丰满”,但成果转化很“骨干”,导致问题“涛声依旧”。这样的半生半熟的调查研究无疑是“煮夹生饭”。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干部要深刻认识抓调研成果转化就是抓落实,做到“一杆子插到底”,对能立即转化的调研成果,要起而行之、紧抓快办,对需长期推进的,要保持战略定力,确保调查研究取得实效。要坚持以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标尺,真正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努力将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建议、推动工作的良方,扎扎实实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

分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