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正在各党委(党组)严谨有序地开展。开展一场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关键在于能否用对批评和自我批评这剂“良药”,直击体内毒素集中之要害。为此,党员干部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时,要牢记“三忌”秉持“三气”,做到勇于解剖自己、揭短亮丑,敢于真点问题、点真问题,善于查摆问题、立行整改、长期坚持,才能确保会议开出热度、开出成效。
忌隔靴搔痒“套路化”,常怀吐露“真”心的“勇气”,自我批评“不遮不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下,有些同志讲成绩时,那是精神抖擞、口若悬河,而在民主生活会上查摆问题时,既不找痛点,也不抓关键,甚至形成了“固定格式”,批评自己不是理论学习不深入、对下属要求过于严格,就是脾气性格过于急躁,让自我批评看起来“不痛不痒”,只是“走走过场”。民主生活会要想取得实效,决不能批评套路化、内容假大空,得有“一根竿子插到底”的深度,锻造“刀刃向内”的胸襟,勇于克服思想上的“怕”,拿出剖析中的“真”,戳到灵魂里的“痛”,盯紧问题、抛开面子、一针见血、抓住要害,不空泛、不绕弯,把“底子”摆出来接受检视,真正触及真心、触及灵魂。
忌假贬真褒“打太极”,常持展现“情”谊的“豪气”,相互批评“客观中肯”。“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一些同志在相互批评时,不仅缺少“辣味”,甚至还透着丝丝“甜味”,一旦批评起来就是“工作时不注意身体”之类的“花言巧语”,托词是“维系同事关系”,其实这是对党的事业的不担当、对身边同志的不负责、对纪律规矩的不遵守。党员同志间的情谊,不是一味地维护,而应客观、诚恳地帮助其“精准画像”,纠正错误、实现提升。所以批评他人时要敢于抛掉“怕穿小鞋、怕伤和气、怕失选票”的“小我意识”,放眼“帮真同志、真帮同志”的“大我格局”,大方地奔着问题去、点到要害处、讲到根子上,多一点“火药味”,少一些“打太极”,不断在出出汗、排排毒中紧密同志间的“情谊”。
忌蜻蜓点水“不锋芒”,常秉联系“实”际的“底气”,查摆问题“拳拳到肉”。找准“问题靶子”才能让人“心服口服”。有的人对所批评对象的主要经历、成长轨迹、工作业绩、奖励惩处没有基本了解,导致在互相批评环节“无处拿捏”,只能用“原则上”“进一步”“还不够”的“官方话”搪塞了之,让批评的“利刃”失去了锋芒和威力。党员干部要坚持聚焦“一时”与“一贯”,多做“平时功”,做到成竹在胸、心中有数。多谈心谈话,加强平时了解,形成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了解彼此的政治素养、任职经历、工作业绩。只有这样,才能结合岗位实际要求,提出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批评,“拳拳”打到每名党员的“身上”“肉上”,从而真正认识到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改正问题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