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母亲口中的“今非昔比”

山东省莱州市委组织部 贾绪康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今年春节,我依旧选择就地过年。父亲和母亲不远千里来到我所在的城市,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度过一个非常充实快乐的春节。平时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家人,借春节假期,和母亲聊了很多。尤其是聊到过去和现在,母亲直说“今非昔比”,今天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呢!我听得很入神,颇有同感。无论是母亲口中的“过去”,还是我现在感受的“当下”,都深深印证着独特的“幸福感”。

  从“少衣粮”到“小康路”。听母亲说,她们小时候很少能穿新衣服,大多是别人穿剩下的,缝缝补补又三年。除非过年,一般人家是很少到店里买现成衣服的,因为一件衣服就十来块钱,相当于一家人好长时间的开销,一般都是买5毛钱一尺的粗布,找村里的裁缝做衣服。父亲到现在也不爱吃地瓜,用他的话说当年“吃伤了”,地瓜干、地瓜粥,后来闻到地瓜味儿就反胃。如今,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老百姓都吃穿不愁了,衣服花样也多了,吃的更是每天像过年,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

  从“无学上”到“学得好”。母亲说,以前家里孩子多,没有更多的财力供孩子上学,所以很多上到初中甚至小学就辍学,回家帮父母干农活儿了。现在的孩子可真幸福,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从新建扩建学校,到崭新的桌椅板凳,再到现代多媒体技术,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实施了一系列硬核措施,学校美了,操场好了,好老师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更深入人心、深入实践了。

  从“土坯墙”到“搬上楼”。以前,农村的房子大都是土坯构造,外面也没有墙皮,顶多是糊上几张报纸,既不美观也不安全。记得小时候,家里堂屋的承重墙都裂了,随着雨水的增多,裂纹越来越大。一个本家的嫂子,老家是城区的,到我家来串门,都不敢坐下,用她的话说是“危房”。如今,家里盖起了二层小楼,现代化家用电器样样俱全,用父亲的话说,一点也不比城里差。老百姓都说,这都是党的好政策哩,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农村面貌新了起来。

  从“不敢病”到“稳托底”。小时候有个头疼脑热,基本都是靠扛,去村卫生室拿点便宜药吃,不像城里人一样有各种补贴,农民都很羡慕。即使得了大病,也轻易不敢住院,因为花销太大,有时甚至会花光大半辈子的积蓄,还会欠很多饥荒。后来,国家给农村办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为农民的医疗养老兜底,得到了几亿农民的广泛欢迎和热烈反响。大家都说,这一利好政策为农民减轻了后顾之忧,让生活更有质量。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提到,经过一代代接续努力,以前贫困的人们,现在也能吃饱肚子、穿暖衣裳,有学上、有房住、有医保。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段话里,有拳拳的爱民之心,更有深深的为民之意。时间在变,生活在变,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没有变。2022,愿一切都好!
发布人:每日一文 发布时间:2022-2-7 09:58 收藏 阅读人次:3396

初审:杨南方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