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和合”文明引领世界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东联镇人民政府 莫扬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和合”思想传承久远,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价值取向。从《尚书·尧典》中亲九族继而平章百姓进而协和万邦,到古丝绸之路开通,到郑和下西洋,再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直至当前以“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合”思想始终贯穿其中。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是一条“和合”文明之路,对国家发展方式进行了全新的解释,为世界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平等”是文明萌芽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我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当今世界,隔阂、偏见、歧视依然存在,但中国的外交之路始终遵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平等互利的原则,从不居高临下地告诉别的国家应该怎么做,而是尊重别的国家,以实际行动支持帮助别的国家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我们带去的不是战争和混乱,而是善意和和平,以非洲国家为例,无论是减免债务还是提供力所能及不附加政治条件的经济援助,都是站在平等的立场下不收取任何利益的真心帮助。中国将“平等”刻在骨子里,落实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上。

  “开放”是文明发展的基础。历史经验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始终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削减贸易壁垒,提升多边和双边开放水平,推动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当前,全球疫情延宕反复,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加剧,面对疫情对经济复苏的冲击,我们始终紧握“开放”这块“金招牌”,继续扩大市场开放,不断完善开放格局,坚持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多双边合作,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面对各种复杂形势,中国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以“和合”为原则,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共赢”是文明交流的目的。“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很早之前,我们就明白一个道理:钱只有流通起来才是钱,没有流通的钱其实就是一张废纸。文明发展也是同样的道路,“固步自封”只会导致文明倒退,只有经过充分的交流,博采众长、灵活运用,才能促进文明的进步,正向的文明交流是建立在平等的前提下的互利共赢,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传承中华文化“天下大同”延伸出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对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好诠释,在国家层面,中国同老挝等越来越多的友好伙伴构建起命运共同体,拓展出越来越大的“朋友圈”,形成了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文明发展探索出新道路,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引领。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天下大同”正是“和合”文明的内在含义,当奥运圣火再次在北京燃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呼声再次响亮,让我们继续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为世界文明交流进步提供源源不竭动力,引领世界向着更加美好进步的方向前进!

发布人:沫沫 发布时间:2022-2-7 16:15 收藏 阅读人次:1945

初审:杨南方 编辑:礼嘉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