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春节小长假的离去,部分基层干部归位难归心、节后综合征尤为明显。长期的“心理倦怠”是产生假期依赖、懒散状态的根源。基层干部要警惕“心理倦怠”,从节后表现反思日常点滴,要预防思想“亚健康”、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敢于跳出圈子,打破束缚,在繁杂的工作、严峻的斗争中破圈成长。
找准“驱病治根”好方子,做到“宁静以致远”。基层任务繁重、环境复杂,紧急情况、突发事件较多,心理压力和工作负担往往会导致基层干部陷入自我怀疑,错误认知和不当追求则是部分基层干部抱着“佛系”态度、选择“躺平”度过的症结所在。基层工作是落实各项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则是千条线下的“针尖”,“针尖”柔钝,便不能扎深根、立稳固。基层干部要检查“病根”,找准“良方”,从静守初心、静思己过、静心谋远的“静”字哲学中,坚定理想信念、校正价值坐标、专心干事创业;也要树立目标、找准方向,涵养政治定力,拿出拼劲韧劲,坚定前行。
掌握“加压减负”辩证法,做到“相辅既相成”。“过场式”走访调研、“传达式”安排部署、“形象式”工作开展在基层仍不同程度存在,面临困境,部分基层干部采取“5+2”“白加黑”模式“负重”前行。难跳的“怪圈”、疲惫的身心往往是“形式主义”衍生的新问题。基层是解决民忧民盼的主阵地,把精力花在面上、把功夫下在浅处,既苦了干部,也寒了民心。基层干部要掌握“加压减负”辩证法,在思想上加压奋进,确保提高标准、严格要求,切勿陷入“自由散漫”的陷阱,掉入“自我放弃”的深坑;也要掌握方法、提高效率,做到加压减负双向补充、互相配合,才能干事成事。
当好“塑形蓄能”破圈人,做到“厚积而薄发”。在基层,一些年长的干部处理矛盾纠纷、解决群众诉求游刃有余,部分年轻干部则充当着“信息员”“填表员”“后勤员”的角色,单位的“百事通”和“多面手”少之又少。长期面对一项工作,尤其是枯燥无味的表格文字工作,难免会心生倦怠、限制成长。全方位、深层次熟悉并参与基层工作,才能胸有成竹、应对自如。基层干部要以实干、担当、拼搏的精气神在基层蹲苗历练,在经风雨见世面过程中,守住风骨和气节,塑造勇毅笃行良好形象;也要坚持学习、练好本领积蓄内生动能,学思践悟、守正创新储备干事技能,用思想和行动、素质和能力当好基层“破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