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提出,要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工作。从“零”到“一”的突破,基层党员干部任重道远,要让乡村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景,也要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富足。
时代东风一起,基层党员干部只要敢担大任,必能“扶摇而起”,建功立业。
实现从“零”到“一”,首先当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不一于汝,而二于物”,干事创业,只有用情专一,才不至于被其他事务所影响和左右,只有对党忠诚,心无旁骛,才能凭借坚定的信仰扎根基层。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事业,而且涉及面广,涵盖组织、人才、产业、文化振兴等方方面面,对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可以说,这场新“战役”的难度丝毫不亚于脱贫攻坚。当初,焦裕禄在治理兰考时说过,“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为了这句誓言,他拼尽一生,终于让饱受盐碱地之苦的兰考旧貌换新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推进乡村振兴,也需要广大基层干部拿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专一韧劲,扎根基层、勤奋学习、服务人民,在一线实践中苦练基本功,克服“本领恐慌”建立“本领自信”,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大施拳脚,干出一番事业。
实现从“零”到“一”,其次当省“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万里山河,尽属人民。人民群众是红色江山的捍卫者,也是“传奇”的创造者。在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人民群众与我们一心相随,开创了伟大的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初创时期,人民群众与我们一心相伴,开创了伟大的新时代。“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上,31岁的中国女将徐梦桃一路奔跑,从温哥华、索契、平昌再到北京,她终于站在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只要拥抱人民,就能创造奇迹。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对人民言而有信,就会赢得人民的真挚信任,未来一定掌握在我们手中。乡村振兴大业,不是一帆风顺,前方也会充满坎坷、布满荆棘,但是只要我们以梦为马、不怕吃苦、创先争优、逐梦不歇,取信于民、面对困难不低头,面对挫折不屈服,抢抓机遇、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就一定能收获别样的精彩。其实,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只要我们勇于突破自己,敢于接受实践的淬炼,就能不断收获成长,就能让梦想闪闪发光,让乡村振兴事业在我们这代人的付出下实现“大跨越”,向党和人民上交一份优异的高分答卷。
实现从“零”到“一”,第三当省“传不习乎?”“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我们要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断取长补短,创造新辉煌。昔日,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可谓汇聚了全党全国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如今,乡村振兴大业同样如此。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但是乡村振兴大业的实现,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不是靠党员干部一己之力就能实现的,而需要充分依靠和调动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向“社会实践”学习,向“田间地头”学习,坚持问计于民、借力于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发展思想,以乡村振兴为载体不断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乡村振兴事业的理解、信赖和支持,从而形成上下“一盘棋”,勠力同心把这项伟业推进下去,共同擘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