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5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习近平总书记这话虽然是对“绿色转型”提出的要求,但对我国各行业部门决策及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同样有深刻的启示。
有“吃饭的家伙”就有底气。于国而言,有“吃饭的家伙”,腰杆才硬。国家要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避免遭受弱肉强食,就得在工、农、商、学、金融、国防、科技、信息等方面,以及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国家制度、国家道路等方面,都要有自己“吃饭的家伙”。否则,轻则遭遇“卡脖子”,失去话语权,重则江山受辱。于个人而言,也是一样,要有一“技”之长。这个“技”既是指才干、技术、技能,也包括精神品质,比如坚韧顽强、勤劳肯干、吃苦钻研等。这些技能与品质,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才是真正的“吃饭的家伙”。有了这些“吃饭的家伙”,才能有底气,才能养活自己、孝敬父母、成就事业,回报党和国家。所以,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吃饭的家伙”都是少不得的。有了,才会自信,才不怕路途多艰;少了,不说在竞争处于劣势,甚至可能会导致生存危机。
有“吃饭的家伙”才有退路。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前路有顺时,也会有逆境,都充满不确定性,必须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在受到挫折或者遭遇不测因素时,纵是失败,只要手中有“吃饭的家伙”,那就有东山再起的本钱与希望,大不了正如一首歌所唱的“从头再来”。但是,如果手中没有吃饭的家伙,一旦失败,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一败涂地。退路意识,其实就是底线思维。“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既要比吃饭的家伙,也要比承受力。要把困难想得多一些,把吃饭的家伙攥得牢一些,这样,才能不容易受制于人,也能增加抗打击的承受力。当然,不能因为有退路,就“躺平”而失去拼搏精神。有退路,是为了更稳妥、更顺畅地谋取更好的来路。若捧着“吃饭的家伙”,不思进取,也会坐吃山空的。
有“吃饭的家伙”会有前途。时代是变化的,吃饭的家伙也不是永恒的,当年独有的“吃饭的家伙”,过了若干年,就可能不再是独有“吃饭的家伙”了,而是平民化、大众化的家伙了。历史长河中,过了气的“吃饭家伙”比比皆是。所以,要与时俱进地开拓、创新自己“吃饭的家伙”。当然,对“吃饭的家伙”进行革新、革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的,不能新的“吃饭的家伙”还没拿到手,就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但是,我们要明白,有“吃饭的家伙”,相比没有“吃饭的家伙”,因为擎旗舟头,故更有“登岸”的实力与优势,也更容易站在时代潮头,引领时代变革方向。国际上,一些跨国公司之所以长期垄断世界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善待自己手上吃饭的家伙,认真对待自己手上吃饭的家伙,因为,那可能就是不可估量的前途。